连日来,设立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行政楼三楼报告厅的吴征镒院士灵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吊唁的人群。一束束鲜花,一双双泪眼,诉说和寄托着对吴老的无限哀思。
灵堂吊唁者不断
灵堂宽敞整洁,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深切缅怀吴征镒院士”,横幅下方是吴老的遗像,两边悬挂着一副挽幛——“穷毕生精力,海内海外,极命草木,创八纲系统,究造物神奇古今演化;著作与身等,桃李天下,立德立言,开风气之先,成一代宗师遗爱千秋”。灵堂四周摆放着花篮、翠柏,庄严肃穆。
灵堂自21日开放以来,曾与吴老共事过的院士和专家来了,老朋友和学生来了,素不相识但心存敬仰的人也来了。负责接待来宾的马晓青和张舒告诉记者,截至昨日,来宾签名簿已用完了3大本,短短4天时间,已有千余人来此吊唁。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天阴云暗,水色蒙蒙,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因吴老的离世沉浸在一片悲怆的气氛中。昨日一大早,孙汉董、裴盛基、李德铢……这些在中国植物学界享有盛名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一个接着一个,前来向吴老敬献鲜花,并深深地鞠上三躬。
回忆起吴老,孙汉董院士说:“他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组织领导《中国植物志》的编撰工作,并完成了全套著作约三分之二以上的编辑、研究任务,他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曾担任过吴老两年学术秘书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裴盛基教授在灵堂久久不忍离开。得知吴老去世的消息,正在湖南湘西考察的他急匆匆赶回昆明。“吴老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有着高山仰止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裴盛基教授悲痛地说。
今年29岁的邓旭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习生活了5年,身为助理研究员的他,对吴老的科研事迹和学术成就十分仰慕。他说:“吴老是我们研究所的‘镇所之宝’,如今我们更应秉承‘原本山川,极命草木’的科研精神,开拓奋进。”
吴老一路走好
吴征镒院士一生多次到云南进行科研考察,后定居云南至今。吴征镒院士逝世后,众多云南的朋友和素不相识的人,都自发前来吊唁。
今年82岁的周斌,上世纪90年代从昆明重机厂退休,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附近上班、生活了几十年,却始终与吴老缘悭一面,未得相见。“我前来吊唁,就是要感谢吴老,在他的领导下,研究所和植物园才变得这么美丽。”周斌老人哽咽地说。
听到吴老逝世的消息后,早年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的杨应鸿和老伴朱凤英一道前来吊唁。杨应鸿今年78岁,腿脚不便,走路必须拄拐杖,还需要人从旁扶助。从北市区的家中到研究所,老两口转了两趟车,花了两个多小时。杨应鸿老人说:“吴老是我的老领导,他走了,我很是伤心。今天过来送送他,愿他一路走好。”
来源: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3-06/25/content_2779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