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学习强国】以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诺亚方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6-12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萌发、野生植物果实、种子展示。魏敏 摄

走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实验室,记者们被眼前摆放的瓶瓶罐罐吸引了目光和脚步,纷纷围上前拍照,还未等种质库保藏中心主任蔡杰开始介绍,便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蔡杰风趣幽默地一一接招。

这些在记者看来平平无奇的干枯植物,对蔡杰来说如生命般宝贵。昆明植物所的科学家们倾注了大量心血,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异地保护工作。他们收集、保藏、研究和共享各种生物的遗传资源,为云南这片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中的众多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就如同一个现代版的“诺亚方舟”。

日前,记者走进昆明植物所,近距离观察科学家们依托种质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收集、保藏与研究工作。

种质库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昆明植物研究所管理,是我国第一个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综合保藏设施,它也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与英国“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一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异地保护的主要设施。截至2023年12月,种质库已收集保存各类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约2.7万种30万余份。

如此大量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是如何保藏的?蔡杰带着记者来到存放种子的冷库前,说道:“为了长期存放大量野生植物的种子,这间冷库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冷库。魏敏 摄

这一排排码放整齐、贴着标签的小罐子中保存的,便是来自全国的科研人员们在十多年间收集保藏的野生植物种子,它们的珍贵不言而喻。科研人员对它们的珍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基于这些野生植物种子,科学家们展开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建库以来,培育珍稀食用菌(羊肚菌、球盖菇)、高档花卉(兜兰、杓兰)新种质、新技术,成为中国科学院乡村振兴典型帮扶模式之一;开发的生物农药,应用于线虫防治成效显著。既为绿色生产力迈向新质生产力蹚出了一条新路,探索出一条生物多样性保育、资源持续利用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惠益分享提供了中国案例。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力,依托种质库建设的“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成为我国31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之一。昆明植物所还构建了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技术体系和研究平台。作为该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个野外台站和研究平台在提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同时,还能通过网络上传或获取平台的数据,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这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多领域科研成果的取得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野外台站为例,“我们借助在滇西北广泛布设的样地体系和加入国家监测网络联网研究,深入挖掘并系统性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保护研究。”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丽江站”)常务副站长许琨向记者介绍道,言语间充满对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丽江站是隶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国家级野外台站,站内海拔跨度千米有余,自然形成了一座活生生的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其独特的垂直带谱宛如自然界精心铺陈的探索迷宫。丽江站的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观测,获得了大量长期、定位、连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手观测数据,目前收集保存了滇西北地区2600余种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为种质库活体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环境异质性和地形多样性是造就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而生物多样性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及其功能的首要条件。”迪庆白马雪山高山冰缘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白马站”)常务副站长杨扬研究员如是说,在这里,每一片叶子、每一抔土壤都孕育着生命的奇迹与无限可能。

除了丽江站,白马站也是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地。站区占地30亩,海拔3800至4300米,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不同的海拔高度范围往往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我们看到某种植物,往往便知道当前处于的海拔高度或地形。如中国十大名花绿绒蒿,往往盛开在环境特别恶劣、人迹罕见,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流石滩。当走在都是碎石的高山上,脚步特别沉,呼吸特别重,看到这么漂亮的花时,感觉会特别不一样。”杨副站长的话也让记者进一步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避免某种生物灭绝,更是让生物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等惠益更多人。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倚赖于科学家的坚守,更需要全社会提升保护意识,加入到保护行列中,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就。“昆明植物所依托自身的科研平台、科学植物园和野外台站,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科普教育与研学机制,如以‘扶荔宫’温室群为核心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缔约方第15次会议永久性成果展示点,是云南省独具历史文化底蕴、科学内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与科学教育基地。”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说道,“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列中来,不断推进这项事业取得更多的成果。”(“学习强国”记者魏敏)

(学习强国 2024年6月7日)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