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开屏新闻】云南科学家研究发现:蓖麻是3200年前从树变成作物的

文章来源:开屏新闻  |  发布时间:2021-04-23  |  作者:杨质高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在云南一些地方,老百姓喜欢嗑蓖麻籽。最新研究揭示,野生蓖麻和栽培蓖麻的分化大约发生在3200年前,这与古埃及考古研究提出的栽培蓖麻的起源时间大致相同。 

  人类对蓖麻的利用可追溯到史前 

  考古学研究发现,人类对蓖麻的利用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从南非山洞到苏丹古人类遗迹的考古研究发现人类在史前时期就开始利用蓖麻种子,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蓖麻种子。早前研究认为蓖麻存在四个多样性中心,即东非(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西亚、印度和中国。东非的蓖麻主要为多年生乔木,西亚的蓖麻主要是多年生灌木,印度和中国的蓖麻多为栽培的或逸生的灌木。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库和西南林业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东非(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乔木蓖麻野生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明确了东非乔木蓖麻为野生蓖麻种质。研究团队获得了埃塞俄比亚野生蓖麻高质量的基因组图谱,通过比较蓖麻和近缘种的基因组发现,蓖麻和山靛所代表的支系大约在48.28百万年就与大戟科的其他支系发生了分化。通过对世界广泛收集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蓖麻种质,包括182个野生蓖麻种质和323个栽培蓖麻种质,进行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发现东非野生蓖麻居群遗传多样性比其他地区栽培或逸生蓖麻的遗传多样性高,且和栽培蓖麻在遗传上发生明显的分化,然而栽培蓖麻群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结构。这些结果表明,东非可能是蓖麻的起源地,保留了现存的野生种质,而栽培蓖麻是从少数野生群体驯化而来,随后在世界多个地区广泛引种栽培。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通过对野生蓖麻群体的动态历史分析,该研究发现蓖麻群体在4400至6000年前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瓶颈,导致了有效群体大小发生了急剧减少。此后,有效群体大小发生了缓慢的增加,在200至400年前达到最大。野生蓖麻和栽培蓖麻的遗传分化大约发生在3200年前,这与古埃及考古研究提出的栽培蓖麻的起源时间大致相同。同时,该研究发现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野生蓖麻居群在大约7000年前就发生了一次遗传上的分化。这次遗传分化可能与图尔卡纳区域在中更新世发生的环境变化有关。大量的证据表明,在大约6000年前,该区域遭受了频繁的极端干旱事件,导致了该区域湖泊水面的急剧下降、植被巨变和人类的迁徙。

  近日,研究成果在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的支持。昆明植物研究所徐伟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西南林业大学刘爱忠教授和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鲍志贵也参与了该项研究。

  (开屏新闻 2021年4月20日)

  来源:https://appkp.ccwb.cn/news/202104/20210420174649M86A4O.htm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