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 征文欣赏
left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征文欣赏

筑梦云花欣荣路——云南特色花卉产业化研发二十年心得体会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8-13  |  作者:胡虹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自然界,最合适与“美”联系起来的事物自然是缤纷多彩、芬芳婀娜的花卉了。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拥有丰富独特的野生花卉资源,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花卉种质基因库,许多珍稀奇特的观赏植物都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云南特有的物种资源和气候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即使是云南引以为傲的“八大名花”都没有形成像样的产业。许多珍奇曼妙的花卉只能躲在深山中无人欣赏,又或者被人们粗暴地采掘,直至濒临绝迹……

  我最初进入植物所工作之时,并没有将研究目标锁定在观赏植物的产业化研发之上。直到九十年代初去法国做访问学者,期间顺访了欧洲几个国家,我发现那里的大街小巷都有精美的花卉造景,就算是平常百姓家的前庭后院都装点得美不胜收,那时在国外花卉的产业化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像荷兰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都可以凭借郁金香名扬四海。在欧洲的所见所闻令我深受启迪,云南拥有比那些地方更加优渥的自然气候和种质资源,为何不能把花卉发展成为一个高附加值的高效产业呢?归国之后,我更加确定了我的想法,在当时的环境下,无论是农林还是医药都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及推广体系,但花卉方面在国内才刚刚起步,留给我们足够的发挥空间。

  “花开三带,果结八方”,植物所长期以来在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花卉常规育种栽培及组培快繁等方面已有较好的前期基础,只是前人往往只关注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忽略了这些研究成果能否走入企业,走进社会。而企业缺少可靠的技术支撑,自主培育的优秀品种少之又少,大多只能从国外引进种苗来进行栽培和繁殖,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指导也容易面临各种问题而影响产量和质量。这些都让当时的云南花卉产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随着中央"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和" 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提出,1996年,我带领的课题组以承担中国科学院" 西部之光" 项目为契机,开始开展与云南特色花卉生产切实相关的品种选育、组培快繁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基础研究。1998年,研究所以课题组的“西部之光”项目成果为主要技术背景,将滇东南野生花卉资源开发中相应的组培、脱病毒等专有技术以57万元转让给了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花卉行业第一家,植物所拥有该公司8%的股份,折合当时市值约2亿元,实现了国有无形资产的有效增值。这一合作探索不仅使企业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得到蓬勃发展,也使研究所和课题组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个典型成功范例。

  我们组的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放在了解决兰科植物的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等应用基础问题上,具体研究类群选中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杓兰亚科植物。杓兰亚科植物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泛指唇瓣长成袋状的一类兰花,在我国台湾地区也被称为“仙履兰”。该亚科在兰科中相对原始,包含杓兰属(Cypripedium )、兜兰属(Paphiopedilum )、美洲兜兰属(Phragmipedilum )、墨西哥兜兰属(Mexipedium )和碗兰属(Selenipedium ) 五个属,其中后三个属分布于美洲,中国只产杓兰属和兜兰属,在云南地区物种尤为丰富。然而由于地理分布的差异,这两个亲缘关系相近的属在形态、生理及生活史策略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为研究植物的生态适应提供了理想的系统。近年来,自然生境破坏及人为过度采挖导致它们的野生种质资源濒临灭绝,加上以往缺乏对这类植物生物学特性的深入认识,其人工繁育和栽培也存在一定困难,保护及合理开发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经过十余年的工作积累,课题组较系统的完成了对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生物学性状差异、菌根真菌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较全面的阐释了它们的生态适应和繁殖生物学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生物、非生物因素,为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形成的“中国杓兰亚科植物的生态适应及繁殖生物学”学术成果于2016年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在充分认识了杓兰属和兜兰属植物的自身生物学属性之后,课题组发现温带起源的杓兰属植物更适合在香格里拉等高山地区进行就地保护,而兜兰属植物既可以就地保护也具备开发应用的潜质。于是,在前期基础研究的支撑下,课题组随后在兜兰属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建立了专类种质资源圃,收集了各类兰科植物百余种,并通过人工杂交选育,登记注册兜兰新品种13个,获得授权专利 7项。在掌握多种兜兰种子无菌萌发技术及石斛的人工栽培技术之后,课题组不断优化栽培基质和种植技术,也开展了规模化栽培中试。此外,在商业应用中我们发现兜兰的自然花期存在与消费市场不吻合的情况,在重要节庆期间不能批量开花使兜兰不能在花卉市场上体现出最大价值,因此课题组在花发育及开花生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春季开花型兜兰的花期调控技术,使杏黄兜兰(金童)、硬叶兜兰(玉女)等品种实现了春节、元旦及五一的批量现花,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规模化生产体系。在课题的推动下,兜兰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云南特色花卉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兜兰的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成果获2016年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暨招商大会“优秀成果奖”。同时,课题组与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进行特色花卉产业化研发,有力地促进了花卉产业的发展,成功地打通了“基础研究- 人工驯化- 品种改良- 关键技术形成- 产业化开发”这一条云南特色花卉和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开发通路。

  回顾我本人及研究团队这二十多年来的工作历程,在特色花卉(尤其是兜兰)的产业化开发方面也算小有成绩,总结下来有两点:一是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积累;二是不能忽视市场的需求。正如不久前刘鹤总理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的那样,科研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基础研究”与“需求导向”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要素,前者能引导我们紧跟科技创新前沿,后者能帮助我们找到供求之间不能衔接的关键环节,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攻关,从而完成最终的成果转化。2016年,响应植物所创建“特色研究所”的号召,我们与其他几个观赏植物的研究团队合并成立了特色花卉创新团队,团队的定位仍是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着支撑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持续开展兰花、秋海棠、茶花、木兰等云南特色野生花卉的资源收集、性状改良、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以期持续地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