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 征文欣赏
left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征文欣赏

忆冯国楣先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8-10  |  作者:吕春朝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1959 年夏末,我们从西双版纳调往丽江,在冯国楣先生领导下,参加建设丽江高山植物园。陈宗莲、俞绍文二位先期到丽江。因为房子未建好,陈、俞二位住在雪嵩村吕正伟家,待我们一行6 人(杨向坤、刘宪章、丁恩纯、刘玉书、吕春朝、邓凡)到来,一起搬进新建的住房里。随后,冯国楣先生也到丽江。所里任命冯先生为丽江高山植物园副主任。

  不久,所里下了任务,到滇西北调查野生经济植物。因为我们都没有基本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冯先生带我们上玉龙雪山考察实习,学一些野外考察的技能。他带我们从山麓出发,上玉龙雪山的苦荞地、仙迹岩、蚂蝗坝,直上乌头地和雪海,教我们采标本、认植物。那天天不作美,有雾、有点小雨。过蚂蝗坝时,冯先生交待大家,过蚂蝗坝要快速通过,而且不要跟着他走,各走各的道。我们一时心里纳闷,不料冯先生却大吼一声,迅速奔跑通过蚂蝗坝。他这一声大吼,突然毛毛雨变成小雨了(空气湿度太大,一声大吼震动空气,就下起小雨了)。我下意识地跟着冯先生走,结果碰到不少蚂蟥往我身上爬,身上粘着多条蚂蟥。这一下才明白,第一个人通过时,蚂蟥还来不及爬过来,第二个人过来正好都粘上蚂蟥了。所以,冯先生让我们各行其道是有道理的。这次实践,我们采到许多标本,认识高山的一些常见树木和草本植物(如Pinus 、Abies、Picea、Tsuga、Primula 、Aconitum 、Delphinium 、Cimicifuga、Thalictrum 等),学会压标本和登记记录。我们带着一本《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不会拉丁名就查书。

  后来,冯先生带我们(俞绍文、丁恩纯、吕春朝)赴中甸、德钦、贡山调查野生经济植物。我们算是第一次参加野外考察,不认识植物,靠冯先生教授。上山采集时,我们都跟在冯先生后面,他说采什么我们就采什么,非常被动。冯先生就说:不要跟着我,你们往前走,见到有花、有果的都采,采到再来问我。这样我们被赶到前面,各自采集标本,也学会找植物多的地方采集。

  根据标本记载,德钦云岭乡永芝村有三角叶薯蓣分布,冯先生就到永芝村采集三角叶薯蓣。不料,被村里民兵误认为是嫌疑人,被软禁了一夜,后来我们联系德钦县政府,由县政府出面才解除误会。我们采到三角叶薯蓣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因为三角叶薯蓣薯蓣皂甙元含量高达9%。

  在澜沧江边的茨中后山,植被甚好。我们住在山上的牧场,采集收获甚丰。一天我们遇到两位藏族放牧者,见到冯先生,老盯着看冯先生,冯先生也觉得奇怪,定神一看,双方都突然认出对方来了。20年前冯先生在庐山植物园丽江工作站时,到过此地采集,是其中的一位长者给带路当向导。20年后,有机缘再度在同一地点相遇,真是缘分无处不在。佳话一段。

  年底,我们考察归来,标本、种子、种苗、分析样品等,收获颇丰。我们也在实践中学会一些植物分类知识和采集标本的基本技能。

  后来,冯先生因夫人生病,就回昆明了。以后,也少有来丽江的机会了。冯先生专于茶花、杜鹃花等研究,出版多部(中外文)图集,考察腾冲发现大树杜鹃等。

  吴征镒在“凭吊老友冯国楣——中国植物园工作者的实际先驱之一”中说植物园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公益事业,冯先生义无反顾与蔡希陶合力建设昆明植物园,其中新建茶花园,在全国也是先驱之举。又说冯先生“为人诚朴、直率,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说一句废话、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名利”,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实干家。昆明植物园的松柏园、树木园、百草园、扶荔宫、水生区等,都留着冯先生的汗水和心血。如今昆明植物园“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了,冯先生的建园夙愿得以实现。

  丽江高山植物园建园初期,跟随冯先生的考察,让我终身难忘冯先生的启蒙教导之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