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博士后管理 > 工作动态
left
博士后管理
工作动态

马祥光博士通过博士后出站评议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2-13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20171212日,由云南大学及昆明植物研究所5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评议委员会,对马祥光博士后工作报告《鬼灯檠属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行了现场评议,形成如下评议意见:  

  马祥光博士通过分子系统学、分子生物地理学、群体遗传学等研究手段,对虎耳草科鬼灯檠属(Rodgersia)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基因渐渗以及该属地理分布格局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 不同的基因树均支持尼泊尔鬼灯檠为该属最早分化出来的物种,而分布在鬼灯檠属整个分布区另一端的鬼灯檠是随后分化出来的物种,通过历史生物地理重建、基因序列特征以及细胞地理学证据证明鬼灯檠属曾经存在广布的祖先种,尼泊尔鬼灯檠和鬼灯檠通过隔离分化在祖先种整个分布区的两端先后形成; 

  2. 华中至横断山一带的鬼灯檠属物种在不同的区域内发生过古基因渐渗事件,具体在研究中表现为不同基因树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物种共享一些基因型; 

  3. 分歧时间估算显示鬼灯檠属的物种分化始于更新世,更新世温带森林的片段化可能是导致该属物种异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间区域物种持续不断的快速进化,进而导致了分布区两端物种的独立分化。为生物地理间断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范式; 

  4. 通过对西南地区鬼灯檠属物种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证实西南地区鬼灯檠属物种发生过广泛的古基因渐渗,而种间遗传交流可能直接导致了该地区鬼灯檠属植物叶形的多样化。 

  5. 生态位模拟结果显示,七叶鬼灯檠的分布区在末次冰期和临近物种的分布区有着较大范围的重叠,可能是通过在类似末次大冰期这种气候变冷时期的二次接触,使得这些异域分布的物种有了杂交的机会。   

  该研究立题依据充分,科学问题明确,研究方法得当,数据翔实,结论合理,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研究的研究报告写作规范,逻辑性强。报告人在陈述过程中表述清楚,能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该研究表明报告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娴熟的实验技能,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评议委员会评议,一致同意马祥光博士出站。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