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深切缅怀周俊院士 > 追忆悼念
left
深切缅怀周俊院士
追忆悼念

怀念周俊先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3-30  |  作者:许刚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2020327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初四,正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最疯狂的时日,也正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昆明植物园里,各种蔷薇与杜鹃竞相开放,枫香与苏铁都抽出了新芽。手机里一条消息静静的传来——周先生,不在了!——得知这段时间先生身体欠佳,前几分钟还在和朋友聊着先生的一些事情;消息,真的就来了!眼前的植物园天气很好,从百草园的门口望过去,掩映在绿树与蓝天白云之间的植化楼分外显眼;然而,亲手奠基和建设了这个研究室的周先生,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 

  我进入昆明植物所学习的时候,周先生已经基本上处于退休状态;因此我对他,并不是特别熟悉;先生于我,恐怕所知的就更少了。但是在先生穷一生之力而铸就的这个被称为“中国植物化学圣殿”的研究室学习工作已经整整20年,曾经当面聆听过先生的教诲,曾经拜读过不少先生的文章,也曾经耳闻更多先生的事迹;于先生,我只是一个仰慕者、追随者和后来者! 

  最初对先生的印象,应该是22年前报考植物所研究生时老植化楼墙上的简介;后来在实验室泡样、冲柱子、解谱,会时不时听到走廊里面回响的先生那洪亮、抑扬顿挫却也不太标准的江苏普通话;这期间印象比较深刻的,依稀就是2003年研究室迎接第一次国重验收考核的时候,先生曾高声说过——“植化室不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牌子,我周俊,死不瞑目!”再后来,我由学生变成职工、再由职工变成一个老师,然后开始带领一个研究组;这期间渐渐了解到不少先生和我的老师等第一代植化人一道,如何将最初的“资源植物化学研究组”建设成为如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些关于他们如何将一批高中生打造成享誉国际的科学家、如何通过国际合作给全室标配经典的Buchi-120、如何在为西南边陲争取到全国最早的90M核磁,还有中国第一篇TLC的研究论文、山之内、天麻素以及昆明制药厂“带着红包来拜年”的盛况。慢慢了解到他们的艰辛,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洒脱,他们的意气风发!也逐渐意识到,这个诙谐、霸气、儒雅、执着的老头,的确是研究室当之无愧的领路人! 

  然而真正让我从感性上认识到周先生人格魅力的,却是2019年岁末第一次去给研究室的退休老同志拜年。一整天的时间,跑了昆明的东南西北十多家,都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说实话,开始出发之前我的内心多少是有些抵触的。因为我本以为,他们经历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样的风云变幻与起伏跌宕,不大可能会对这种仪式性、惯例性甚至多少有些象征性的“送温暖”活动有多少热情的。然而大大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对我们的到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和几位老师短暂的交流中,他们几乎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了周先生:谈到了他当年如何力排众议对年轻人的支持,谈到了他对研究室学科的优化布局,也谈到了他在一些特殊的时期是如何“巧妙”而又“坚定”的保护了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人非圣贤,终难无过,但是这些耄耋老人的心目中,周先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管理者和科学家。能够得到这样的认可与评价,我想,周先生的人生,是圆满的!而曾经拥有这样的领路人,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最后一次见到周先生,是19年底我的老师孙先生的80寿宴上,彼时已经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他身体的虚弱;现在回想起来,那消瘦的身形、桀骜不驯的白发,似乎还在眼前!然而,斯人已逝,年华不再!对于生死,我知道先生是豁达的,他曾经拍着自己的胸脯诙谐的说过:我这里面的零件,都换的差不多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已经很满足啦! 

  有人说,周先生是我国天然物化学的泰山北斗、是战略科学家、是有思想高度的智慧学者,他的光辉启迪过、也将继续启迪众多的后来人!是的,正如王小波所言“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我想,如果我们、以及我们后面的人能够继续沿着他曾经走过的路,一直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他的心里,也一定会很高兴! 

  只是,每年的研究室总结大会上,我们再也听不到他那洪亮的一声:“大家好!给大家拜个早年!” 

  2020.03.27-于昆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