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学习资料
2016-04-21 | 来源: 云南日报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云南有很多生动教材。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尊崇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将党章党规的要求形象化、生动化,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形参照。召存信就是其中的典范。 作为曾经管理一方的封建领主,召存信虽身居上层,却对剥削制度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强烈不满,他组建了民族自卫武装,与横行乡里的国民党残军作斗争。后来受到进步人士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主动到普洱(现宁洱)寻找党组织,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双版纳,把象征封建领主世袭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泽东主席。 作为第一个在“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少数民族代表,召存信立誓“永远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他在西双版纳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放弃“召景哈”官职,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转变,成为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压舱石”,无愧为忠诚于党的好党员,无愧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干部,无愧为傣族人民的好儿子。 召存信同志历任西双版纳州车里县副县长、县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普洱地区第一副专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连续40年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至七届代表,全国政协八届、九届委员会常委。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于2015年12月授予召存信“云岭楷模”荣誉称号,中共云南省委于2015年12月31日作出了《向召存信同志学习的决定》。 忠诚党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 【党章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这一基本条件,这是共产党员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说,有一个道理要反复讲,就是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对党忠诚毕生如一,是他最鲜明的政治本色。”与召存信共事多年的西双版纳州政协原主席王贵生说。即使在“文革”期间遭受冤屈,召存信对党的信念和忠诚也不曾动摇。 兵荒马乱的年代,召存信出生在一个傣族土司家庭。那时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统治和国民党地方政权并存。边境抗日战火燃起,年轻的召存信奉命到勐捧镇组建抗日武装,后继任勐捧土司。不久,他被任命为车里宣慰使司议事庭庭长(傣语“召景哈”),地位仅次于西双版纳土司统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召片领”(俗称“傣王”)。 召存信虽身居上层,却对剥削制度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强烈不满。他组建了民族自卫武装,与横行乡里的国民党残军作斗争。受进步人士鲁文聪的影响,他对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主动到普洱(现宁洱)寻找党组织。历经重重考验后,召存信于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巨大人生转折。 正当召存信带领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克服3年自然灾害,社会经济蓬勃向前发展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召存信被造反派定为“反动土司”“反动大领主”,屡遭批斗。这时,有境外势力想方设法联系到他,鼓动他到境外去。他拒绝了。 “我刚参加革命队伍时,就遭遇过党内‘左倾’的猜疑、误解、劝返。但我清楚地知道,选择了这条路,必然要承受很多磨炼和考验。”召存信后来回忆说。 1969年,召存信等100多人被押送到西双版纳“五七”干校劳改。因为把饭烧糊遭到批判,采购路上摔得鼻青脸肿,强忍足疾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在山上放牛、放猪……逆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变得更加理智、清醒。1980年2月7日,西双版纳州委发文为召存信恢复了政治名誉。 在后来的回忆录——《召景哈的春天》中,他这样讲述:“我自从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就一心一意为党工作,为人民办事。我对党是忠诚的,从没有二心……我不管他们(造反派)怎样骂,怎样逼,我始终相信有天亮的一天。” 坚定理想信念,召存信把磨难当成了“财富”。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政治方向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确定的“四个进一步”总体目标之一。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才能使全党产生强大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纵观召存信同志的一生,在多个形势复杂多变的紧要关头,他始终保持了清醒头脑,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1950年6月,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的部署,全国各省市都积极选派组成少数民族代表观礼团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典观礼,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跟共产党走的信心。当时,盘踞在中缅边境缅甸一侧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不断派特务窜入西双版纳境内骚扰破坏,造谣中伤共产党,加之当时的民族隔阂,少数民族“恐汉”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少数民族头领以种种借口谢绝参加观礼团,有的头领勉强同意参加,但依然对自身安全疑虑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时任车里县副县长的召存信毅然决然第一个报名去北京。他的信念和行动产生了积极效应,打消了其他少数民族头领的顾虑。他带领一行8人的西双版纳代表小组前往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和末代宣慰使刀世勋一起把象征封建王权的金伞献给毛主席。 1950年12月下旬,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召开。为了坚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共同建设和平幸福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会议决定举行民族团结剽牛盟誓大会,把誓词和签名镌刻在一块石碑上永久树立。神圣、庄严的盟誓大会上,召存信觉察到一些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面对签名依然犹豫不决,随即登上主席台,第一个在书写着《民族团结誓词》的白纸上用傣文写下了“召景哈”,誓与各民族兄弟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平等幸福的大家庭。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大会上,召存信把民族自卫大队用来对付国民党残匪的枪支弹药悉数上交自治区人民政府,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 为了团结更多的民族上层人士跟着共产党共同建设新边疆,召存信顾全大局,派人迎接被国民党残匪裹挟至境外的代理宣慰使刀栋庭回国。此后,逃至境外的民族大小头人和百姓陆陆续续回国。 召存信还带头在群众大会上承认自己剥削过老百姓,表示放弃官租剥削,放弃召景哈职位,使西双版纳的土改在和平协商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严守政治纪律保持清风正气 【党章第37条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重要性、紧迫性。】 召存信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40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踏踏实实干事,善于团结各方,先后与19位州委书记共过事,都相处得很融洽。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搞特殊,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廉本色,为广大共产党员严守政治纪律、树立清风正气做出了典范。 在召存信家的客厅里,摆放着这位老州长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合影,显示出召存信的特殊身份和深厚资历。然而,他从未利用自己的身份来谋取私利,一生两袖清风。 “勐海的糖厂是老州长支持搞起来的,当年白糖紧俏,但老州长从没批过一张条子。”勐海县原县长彭福源对记者说。 召存信的小儿子、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召亚平说,在民族地区做领导,最重要的是不偏不向,一碗水端平,父亲做到了。在西双版纳州多次州长选举中,父亲都高票当选,被称为“西双版纳终身州长”。 召存信对亲人要求很严格。“父亲不让我们子女经商,说要爱民千寨,不要爱财千袋。”召亚平说,父亲言传身教让他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鱼离水难活,鸟离树寂寞,当干部必须以民为本,尊重和爱护群众。 召存信家的大门永远都敞开着,随时听取老百姓反映困难和问题。“平时,老百姓随时会用芭蕉叶包一包糯米饭,或者一条烤罗非鱼来看望召存信,老州长都会热情接待他们。”在召存信身边工作了近30年、曾担任过州政府副秘书长和州政协秘书长的曾孟春回忆说,这样的情形从召存信担任州长到退休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都如此。 “招待一名群众吃一顿便饭只要几元钱,日积月累,老州长每年招待群众吃饭的费用都是上万元。”曾孟春说,这样的招待费用,历来都是召存信自己掏腰包解决,曾有几次工作人员提出,由政府安排经费来解决,遭到了召存信的坚决反对。 “老百姓大老远来看望我,请他们吃顿饭是应该的,我自己掏钱就行了。”召存信总这样说。 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 【党章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前,一些党员精神不振,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先锋模范作用弱化等现象突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将其作为需着力解决的5个问题之一,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人民公仆,召存信把为各族人民办实事、谋福祉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年,他都要抽出大量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边境村寨调研。每到一处,他都要到最贫困的各族农户家中去访贫问苦,了解各族群众的生活和期盼;每到一处,他都要与各族干部共商发展大计,了解群众最迫切、最急需、最渴望解决的难题,积极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着各族人民奔小康。 作为人民公仆,召存信一生忠诚履行职责使命,殚精竭虑谋求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他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致力于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文化繁荣,开创了西双版纳建设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将西双版纳由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疾病流行的“瘴疠之区”“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边疆。 1953年,科学家发现西双版纳适宜种橡胶,建立了种植试验场,召存信自告奋勇担任场长。试验成功后,国家在西双版纳建立一批农场,他又协调解决了农场建设的许多问题,目前,西双版纳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为争取修建西双版纳机场,召存信多方奔走。1986年,机场建设获得国家批准。后来,机场建设征用农田引起农民强烈反对,又是他耐心细致地做通了农民思想工作。如今,西双版纳机场已成为国际机场,为当地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一家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走共同富裕的路,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这些话,召存信常常挂在嘴边,也始终贯彻于执政实践中。 聚居于景洪市基诺山乡的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初,基诺族仍处于“刻木记事”的原始社会末期。为帮助基诺山乡加快发展,召存信多次走进基诺山乡。2005年3月,基诺族成为云南第一个整体脱贫的人口较少民族。 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即便是退休后,召存信依然在为西双版纳发展不懈奔波。(记者程三娟)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