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
|
媒体报道
新华网昆明9月14日电(赵普凡)“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13日在昆明召开。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副主任于富强介绍,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占全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85046份;植物离体培养材料2093种24100份;DNA分子材料7324种65456份;2280种22800份微生物菌株和2203种60262份动物种质资源。 据了解,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唯一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综合保藏设施。 于富强介绍,近年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针对库内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对植物进化、环境适应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有目的地挖掘特殊环境的基因资源,创新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新技术。 如针对核心DNA条形码在一些类群中鉴定率不高的问题,提出“DNA条形码2.0”的概念;通过二代测序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解决了高度降解样本的建库测序技术难题;提出利用保守引物进行DNA长片段扩增富集,获得被子植物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完成稻属 AA-基因组7个水稻的野生近缘种基因组测序,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多达 8 个稻属物种的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研究框架。 同时,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启动并领衔完成了茶树基因组计划;建成木兰科、苦苣苔科、芸香科、兰科和黑药花科(重楼属)40余种植物的超低温保存方案,其中,弥勒苣苔(苦苣苔科)和富民枳(芸香科)属于极度濒危物种。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还开发了一个质体基因组精准组装工具;通过基因组测序研究,揭示了竹类复杂的辐射演化和网状进化历史;解析了豆科植物深度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植物质体基因组可能的双亲遗传进化模式;揭示了大戟植物染色体进化、胶乳生物合成途径。 此外,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通过相关网站,实现了植物学基础信息、资源保藏信息以及保藏现状等信息数据和种质资源实物共享。近年来,种质库累计服务用户单位321个,服务用户2937人次,服务各类科技计划161项,分发DNA样品1031份、2G数据超过3700套、DNA条形码超过3900个,共享特种仪器设备1137人次,向124家机构分发共享13179份,共522475粒植物种子。(完) (新华网 2021年9月14日) 来源:http://www.yn.xinhuanet.com/original/2021-09/14/c_1310186840.htm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