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COP15 > 媒体报道
left
COP15
媒体报道

【都市时报】收集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0285种 昆明这所植物种子库亚洲第一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  |  发布时间:2020-12-07  |  作者:孙文洁,冯栗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文洁 实习生 冯栗

  12月3日,“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集中采访启程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举行。采访第一站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接下来的几天里,采访团还将深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

  野生植物种子库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具有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区系关键、生态系统多样、生态景观美丽、生物种类丰富等特点。

  启程仪式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植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介绍,10多年来,该所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对国家重要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截至2019年12月,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植物DNA、动物细胞系、微生物菌株等各类种质资源23546种,共248593份/株/条。其中,野生植物种子10285种共82746份,占中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35.2%,现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种子库。建成国际标准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保藏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据介绍,2013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被树立为典型,经验被全国借鉴。目前,全省已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设了14个保护小区(保护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物种达44个。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种群10万余株,回归3000多株,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等已开花,部分种类能正常结实。昆明植物园和丽江高山植物园收集保存70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300余种;丽江植物园保存高山、亚高山2000余种,其中原生种1000余种。

  近年来,昆植所率先在全国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以及《云南省外来入侵生物名录(2019版)》等,为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为云南省以及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昆植所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主任蔡杰,对即将于明年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寄予希望。他表示,这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希望借此机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攻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难题。

  谈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时,蔡杰打了个比方:“就像我们每天吃的早餐,可以有很多种选择,面条、米线、玉米等,而不是每天重复地吃一种,这就是最简单的生物多样性。”蔡杰说:“在云南大家都喜欢吃辣椒,辣椒种类很多,它们颜色、个头、味道、烹饪方式都不同,这就是以辣椒为代表的遗传多样性。”

  “就医药健康来说,中医药就是一个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来保障生命健康的方式,像青蒿素,它在印度挽救了无数生命;在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前,我们都不知道红树林有什么用,但是有红树林和没有红树林的村子在海啸发生后就是两个不同的结局。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下一个拯救人类的会是哪一种植物。”蔡杰说,“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与我们息息相关。”

  《都市时报》(2020年12月4日 A09版)

  来源:http://times.clzg.cn/html/2020-12/04/content_164264.htm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