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 征文欣赏
left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征文欣赏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记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8-14  |  作者:杨湘云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一、点滴历程

  1999年4月,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完成近4年关于种子储藏生理的合培博士生学习回国,1999年6月28日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9月,代表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参加种质库项目前期工作组,成员共20余人来自全省相关科研院所和大学,参加第一次工作会议时,认识刚从美国出差回来的昆明植物所龙春林,他任项目编写组组长,参加编写“中国云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参加编写组的还有昆明植物所孙卫邦、杨祝良。

  2000年2月12日起,云南省科技厅委托兴滇科技咨询公司为“中国云南野生生物资源保护基地——预可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具体内容仍由之前的编写组撰写。

  2000年7月10日-31日,参加兴滇公司组织的6人欧美考察团,访问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美国菌种收藏研究中心(ATCC)、密苏里植物园、美国国家农作物种子库实验室(NSSL)、圣地亚哥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研究中心及“冰冻动物园”等国际著名生物遗传资源保藏机构。这阶段,李德铢正式参加前期工作组,并接替龙春林担任编写组长。

  故事:7月22日是星期六,这天恰好是我的生日。在华盛顿白宫前广场上考察团其他成员竟给我送了一朵玫瑰花,给我一个大大惊喜,很让我感动。

  2003年8月6日,由于项目工作需要,我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调到昆明植物所。

  2003年8月中旬,与李德铢、龙春林以及云南省设计院负责项目的张绍稳和苏涵在昆明植物所旁的龙都饭店,连续3天3夜,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版编写。大家边讨论边撰写,不分白天黑夜,谁太困太累坚持不住就到另一房间稍微休息一会儿再回来。夜以继日,终于按要求完成了终版可研报告的编写。

  2003年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成立项目工程指挥部(简称项目部),任命李德铢为经理、甘烦远为副经理、龙春林为总工程师、胡斌为总经济师,我为总工艺师,协助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工艺设计和实施。

  考察结束,与李德铢完成考察报告,主要有:1)种子库保存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内容。种子保存技术是成熟的。国际上十分强调保存与保存技术研究相结合,采集与保存相结合。2)野生植物以物种为单位进行保存,这样具有较强操作性;而在一个种的材料中,又要尽可能多地采集和保存遗传多样性。3)信息系统建立,这是确定保护对象的重要基础,特别是与野外考察相结合,植物分布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做到对保护对象动态管理;同时,信息系统也是存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之一。4)公众教育和政府在保护中的作用。公众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种质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方面,美国农作物种子库主要是政府。

  2003年12月15日,项目部通过发布招聘启事、提交材料和面试招聘到位三名新成员:邹军武(基建管理- 现场代表)、杨志华(基建管理- 请示报批)、张颖珏(财务及工程预决算)。据说,这是昆明植物所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我负责具体的招聘相关工作。2004年4月1日,贺伟也加入了项目部,负责档案管理。

  2004年2月21-25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千年种子项目负责人Roger Smith和研究部首席Hugh Pritchard专程来访,与项目部讨论中英合作协议相关问题。之后由中英双方共同起草合作协议,初稿由邱园政策法规部起草,我负责翻译为中文,然后项目部与当时主管项目的陈竺副院长和院国际合作局以中文稿为基础沟通讨论并做修改;我再翻译为英文发给英方;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的几版是派我到北京,在项目经理李德铢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与院国际合作局面对面沟通修改并双向翻译与英方反馈,确定最终的中英文协议版本。

  2004年5月10日,在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期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和英国皇家植物园园主任Peter Crane共同在位于英国伦敦的英国皇家植物园正式签署《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皇家植物园董事会关于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的合作协议》。当天正好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Hugh Pritchard生日,可惜他站在旁边而没能被拍入这张历史性的照片中,这一点曾一度让他感到很惋惜。其实,李德铢老师也仅被拍了一半,也许会有同样的感觉?

  此时,项目可研报告、规划方案、初步设计与概算已相继获批,进入施工阶段。

  2005年3月22日 项目主体工程建筑正式开工建设,当天昆明下了很大的雪,落在盛开的茶花上,令它们显得异常漂亮,项目部所有成员的心情同样兴奋。

  2005年9月21日 - 23日邱园种子库MSBP的实验室经理Keith Manger和Trident Refrigeration Ltd.(MSBP 冷库干燥间设计施工方)的技术负责人Colin Fodgen 到所进行冷库建设的现场踏勘。2005年10月8日 根据中科院和植物所的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第一批新招聘的五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支撑系统人员到位工作,开始项目第一年度的种子采集工作,开启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

  2006年1月14日 - 2006年2月24日 新招聘的五名支撑系统人员(杜燕、杨茜、张挺、郭云刚、李爱花)到邱园种子库MSBP 参加岗位培训。

  2006年8月8日,冷库设备材料到达现场,提前2天到达的,是5 名英国冷库安装工程师。我在项目部指导下负责具体的外贸协议签署及协议核心内容,报扩冷库设计方案与英方的反复沟通和最终确定等。

  故事:此时,我和大家都尚且不知的是,在8月8日那天,很快,工程师们就发现,集装箱里缺少了冷库结构的基础——特殊厚度和尺寸要求的不锈钢角钢,没有它,冷库安装无法开始。我当时刚刚买了Polo两箱车,带着满车的大个子英国人到各个建材市场希望找到相同的替代产品,但是很不幸的是,最终没能找到——结果不能更悲惨了,英国冷库公司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工程师们全部撤回英国,冷库安装搁浅。

  我当时的心情现在都难以形容,担忧、着急、恐惧、自责等,之后连续3个夜晚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更令人焦心的是,缺少重要构件的责任却无法界定,因为外贸(陆地货运代理)公司在广州黄埔港口办理了转关转运手续,进行了集装箱的掏箱(转箱)工作,而我和杨志华与外贸公司的经理是去转运现场见证过,但是,13个集装箱的货物品种数量繁多,在海运转陆运换箱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做到一一对照清单检查,后来证明,角钢是唯一缺少的货物。

  这样整整耽搁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还有令我特别担忧的事,就是13 个集装箱的来自英国的在我看来宝贵的冷库结构材料和设备配件工具等,只能堆积在建筑工地的室外场地上,随时面临日晒雨淋和人为破坏及偷盗的风险,而项目部的办公室还在行政楼里,所以我感觉自己需要经常到现场拿着清单核对、计数、标记等,有的时候,贺伟等其他项目成员也会跟我一起去。

  后来,我们都知道,通过多方努力和沟通,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损失也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感谢项目部负责人和所里相关老师。

  2008年10月29日作为建所70周年庆庆典系列活动之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库暨‘备存英国种子’仪式”举办,标志着种质资源库的种子保存设施(干燥间和冷库)经过试运行阶段后正式启用。

  2009年7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和计划财务局邀请了有关生物学专家,在北京对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担建设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科学目标细化方案》(以下简称“细化方案”)进行了论证。

  故事:项目部李德铢、甘烦远、所长助理王雨华和我计划于7月22日晚到达北京。由于这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特别申请了提前前往,计划乘14:00航班,傍晚到达北京,与当时正在北京的母亲和妹妹一起晚餐,然后北京大剧院观看演出。但是,当天雷雨交加,我所乘的航班晚点起飞好几个小时,到北京上空后又盘旋了一个半小时,最终于深夜被迫临时降落天津机场,飞机刚一落地,倾盆大雨就猛烈来袭,整个天空一片黑暗。此时,通过手机电话联系,李德铢老师他们三人的航班也延误并辗转临时降落太原后已经到达北京,李老师在电话中给予了我安慰,说“不要紧,想办法尽快赶来北京”。我的心情焦急万分,当然不是因为不得不和家人取消计划中的生日晚餐和观演,而是因为,第二天上午的所有会议材料包括PPT报告都在我身上,而且,报告人李德铢老师还应该有时间审阅修改我做的PPT初稿,所以,当晚应该把PPT交到他手上。无论如何,我最晚必须得在7月23日08:30以前到达会议现场!可是,飞机停在天津机场,在暴雨中一动不动,机组人员也不知道何时能再起飞。当然,在焦急等待中,我也特别后悔没有跟李老师他们乘同一趟航班。

  后来,头等舱里有几个VIP 要求机组人员尽快联系机场打开舱门让他们下飞机,我强烈要求一同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我终于冒着暴雨下了停在机场中央的飞机。一下个目标,前往北京李老师他们入住的院机关旁酒店。而此时,早已没有了其它普通公共交通,只能打的前往,暴雨中,我好不容易才在机场外的路上找到一个愿意搭载我的出租车司机,但却要求超高的协议价,当然只能同意加感谢。此时,雨渐渐小了,但当车辆行到京津高速入口时,却仍在关闭中,只能绕行……就这样,在我的生日这天,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在临晨3点左右到达酒店,李老师仍然在酒店房间里等我交给他PPT。

  当晚,大家都睡的很少。第二天上午会议8:30开始,李老师的汇报很完美,会议结果也完美。

  2009年11月23日,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李志刚秘书长主持)的预验收。

  2009年11月24日,项目通过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验收。

  二、重要人物访问点滴

  2000年7月,种质库前期工作组访问英国,就得到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皇家植物园邱园主任Peter Crane 教授热情接待,亲自驾车从伦敦邱园总部到南英格兰的Wakehurst Place 千年种子库,与工作组交流讨论种质库建设目标、方案及合作可能性等。

  2004年3月3日,陈竺副院长在北京会见Peter Crane 教授一行,双方就西南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与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千年种子库的长期科技合作协议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2004年5月10日,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期间,陈竺副院长和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园主任Peter Crane在英国伦敦正式签署《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皇家植物园董事会关于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的合作协议》,项目主要合作内容:1、邱园种子库与西南种质库分享有关项目发展经验,包括有关功能设计、项目管理、和保存技术等方面;2、在种子、数据、凭证标本采集的科学目标、内容和相关技术层面进行合作,包括材料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以及种子研究的科学目的;3、开展种子生物学研究;4、交换种子、数据、凭证标本;5、进行人员交流和培训。根据协议,在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技术标准规范、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得到英方的大力支持,有力推动种质资源库建设和发展。

  2005年10月14日,Peter Crane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主任Stephen Blackmore教授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部主任Johannes Vogel博士等率领英国科技代表团来昆明参加“中英植物保护生物学国际研讨会”。

  2009年1月4日至6日,应李德铢老师邀请,时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的Peter Crane再次访问昆明植物所,参观种质资源库。

  1999年8月,吴征镒呈书朱镕基总理,提出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议,得到朱总理及时批示,“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始筹备启动。2004年动工建设,2007年竣工。

  2006年,朱镕基视察昆明植物研究所,到种质资源库工地考察。

  2008年11月19日,习近平到云南调研,视察昆明植物研究所,考察种质资源库,李德铢、孙航、李磊(昆明分院党组书记)等陪同,肯定种质库建设取得成绩。

  三、伤情点滴

  总工程师龙春林腰椎间盘突出,已经不能再坚持坐立工作,到医院做了手术,项目部的我们前去探望时,得知他手术后给他佩戴麻药抢的护士竟然忘记打开计量阀门,完全没有取到麻醉作用,难怪他感觉特别疼,该错误差不多一天之后才发现。

  总经济师胡斌胃病住院治疗,我们前去探望时,我竟然低血压血糖也晕倒了,吓坏了同去的贺伟、张颖珏和杨志华,好在是在医院,大家帮我找来一瓶葡萄糖水喝了后一会儿工夫就好了。

  现场代表邹军武,癌症住院切除治疗。

  四、感想与致谢

  参加种质库建设和运行工作历时近19年,我虽然时常感到很辛苦,很累,压力很大,力不从心,赶时间,还经常需要熬夜,但同时感到非常幸运,自己能参加这么重要的工作,并遇到支持和信任自己的领导和团结友爱认真工作的同事们。在此过程,我被赋予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与国际国内相关科研机构联系交流,学习到很多关于战略种质资源及其保护相关知识;并且,我还需要与所内不同行政部门,院基建局、计划局、国际合作局,云南省科技厅、发改委、办公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监理单位等沟通联系,得到很多锻炼(之前的我几乎没有做过类似工作),也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帮助,在此特别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他们中,包括参加项目前期工作组的约20名成员,其中包括有中科院植物所的石雷博士,还有种质库运行团队全体工作人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