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研究生教育 > 新闻动态
left
研究生教育
新闻动态

昆明植物所KIB讲坛第88期圆满举行

文章来源:研究生处  |  发布时间:2023-07-25  |  作者:研究生会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7月21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举行第88期KIB讲坛,本期的主讲嘉宾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研究员和云南大学吴宏教授。本次讲坛由昆明植物所研究生会学术部唐丽欢主持。昆明植物所一百八十余位师生参会

 

学术报告现场

  吴东东研究员以《灵长类动物表型遗传与进化》为题,从“人为什么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出发,从基因以及遗传的角度去阐述、解析了灵长类动物大脑快速进化以及环境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作为人类近亲,灵长目是人类起源和演化、疾病发生机理以及传染病传播和疫苗研发的天然动物模型。解析和重构灵长类祖先到现代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组变异图谱,有助于灵长目动物的保护和对人类演化的理解、疾病的防治。吴东东研究员的研究对未来生物医学研究和灵长类动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东东研究员作报告 

  吴宏教授作题为《哺乳动物杂交物种形成和表型多样化》的报告,报告介绍吴宏教授团队鉴定到了一系列的毛色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可能在黔金丝猴杂交物种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首次在哺乳动物灵长类中报道的杂交物种形成及其机制,揭示了其在灵长类物种形成和表型多样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增加了人们对物种形成机制的理解,和对生物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吴宏教授作报告  

  在提问环节,线下多名师生就吴东东研究员和吴宏教授的报告内容进行互动,现场气氛活跃,听众受益匪浅。 

 

提问环节

 

会议合影

  据了解,吴东东研究员课题组以灵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基于进化生物学思想,利用大规模组学技术,研究探讨动物复杂性状进化的遗传机制。以通讯作者(包括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2)Nature Genetics、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Cell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吴宏教授从事哺乳动物物种形成机制研究,现已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13篇,任《兽类学报》青年编委。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