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工作进展
6月10-11日,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一行在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调研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工作。他在“干热河谷现代农业论坛”上强调山地未来创新中心涉及很多领域,从种质资源与种业创新,从生态循环到农业特色产业;有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监测,也有具体的产业支撑,比如食用菌与养虫子。山地未来创新中心短短三年来在团队国际化建设、产业化示范与创新机制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超出了他的预期。 山地是人类的希望,山地是生态文明的摇篮;山地是全球典型生态脆弱区,对全球变化极端敏感,是全球变化与气候研究的前沿。山区不仅是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也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键地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振兴乡村产业急需了解山地生态系统管理的传统知识体系,保护农业生物资源,面向产业前端与极端气候精准设计农业种业与产业体系;试验示范山地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构建面向未来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方案。 位于红河县干热河谷的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占地面积3300亩,由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与农业生态监测系统三个部分组成。2018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为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奠基揭牌。三年来,创新中心共投入经费3071万元,已经完成了园区路网、水网、电网与网络设施建设;拥有完整的海拔梯度农业生态气候观察网络,水肥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2亩,现代苗圃基地100亩,1080平方米管理业务用房。目前中心已经建设了干热河谷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乔灌草立体种植园、构建了农林牧复合与生物质循环产业体系,开展了山地生态系统监测与分析。 唐华俊建议山地未来创新团队在科学层面进一步凝练,既要提出全球变化下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理论框架,又要产学研结合,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唐华俊进一步指出可以在现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国际林业研究所(CIFOR)等中心的国际合作渠道,结合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高原特色干热河谷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地方需求,从下而上成立真正独立有国际影响的国际科研机构,同时也应该尽快的成立一个国家级农业生态试验台站。这样既可以在国家层面上运作,也有专项经费保障。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愿意与中国科学院一起共同打造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我国与非洲、南亚与东南亚的农业生态科技合作与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农科院办公室主任孙研,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杨鹏,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张亚辉,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等参与调研。
唐华俊一行调研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
调研合影 (责任编辑:李雪)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