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工作进展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问世

文章来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发布时间:2020-04-30  |  作者:王红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植物志是记载已知植物种类的分类学专著,也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性典籍。2004年,我国三代植物学家历时45年完成了《中国植物志》这一划时代的巨著。九年后,其英文和修订版(Flora of China)全部出版,这是我国植物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兴起,一些广为使用的植物分类系统(如被子植物的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以及裸子植物的郑万钧系统和蕨类植物的秦仁昌系统)逐渐被被子植物系统发育专家组(APG)系统和石松类与蕨类植物系统发育专家组(PPG)系统所取代。这些系统在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目、科概念和划分方面,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系统相比有很大变化。虽然Flora of China后期出版的科属范畴参考了相关分子系统学的部分研究结果,但总体而言,20 余年来分子系统学、分子地理学和DNA 条形码的研究成果未能较全面地应用到中国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中。《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及《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动议的,以期集成传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和现代分子系统学和DNA条形码研究的成果并赋予新的研究内涵。 

  2012年,通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iFlora研究计划启动,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和中国科学院科院依托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等的支持下,由昆明植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27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150位植物学工作者通力合作,以在线的、动态的和智能化的植物志(iFlora)为目标,于20181月出版了《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最近,其姐妹篇《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上、中、下三卷)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历时8年完成的《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记录了我国维管植物共314 3246 属,包括石松类植物3 6 属,蕨类植物36 156 属,裸子植物10 44 属,被子植物265 3040 属。该部书以科为基本条目,在科级水平上采用了APG PPG 系统,属级水平按字母排列,以此共分三卷:上卷包括石松类、蕨类、裸子植物、基部被子植物、木兰类、金粟兰目和单子叶植物(石松科-禾本科);中卷包括金鱼藻目、基部真双子叶、五桠果目、虎耳草目、蔷薇类、檀香目和石竹目(金鱼藻科-仙人掌科);下卷包括菊类(绣球花科-伞形科)。该部书结合了编委会成员及编著者们多年专科专属的研究和实践,根据国际植物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系统总结了中国维管植物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以科属为条目,明晰了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下中国维管植物科属的归属,并重点关注了与传统分类系统对比下的科属范畴变动,亦提供了中国维管植物科属的形态特征集要、属种统计、分布概况、分布区类型、科下的分属检索表、系统学评述、DNA 条形码概述和代表种及其主要用途等信息。 

  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后植物志”时代的中国植物分类学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呈现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之上。该部书的出版,是在《中国植物志》及其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的基础上,朝着新一代植物志迈出的重要一步。新一代植物志将与时俱进,为生物进化、物种起源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据悉,《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编委会由李德铢研究员任主编,陈之端研究员、王红研究员、路安民研究员、骆洋博士和郁文彬博士任副主编;编委会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兰州大学的22位植物分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为该部书作序。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