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工作进展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及行动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资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农业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国际培训班于7月21日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开幕,并于8月3日结束了为期14天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本次培训班出席人员包括孟加拉国、巴西、中国、德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南非、斯里兰卡、瑞士、泰国、英国和越南的近40位代表。培训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共识,同时为从事农业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工作的科学家和青年科研工作者构建学术交流网络。该次培训班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科学院“走出去”战略,特别是中科院在缅甸建设“东南亚科教融合中心”的具体举措之一。
会议合影 该次培训班在昆明和云南南部的红河和西双版纳三地开展。在昆期间,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的方式,系统介绍国内外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理论、研究和保护现状、保护策略和案例等,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国际合作局高博轩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我国“一带一路”计划以及我国在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昆明植物所、中央民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波恩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等专家,均在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环节中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学术分享,学员们也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小组讨论 该次培训野外考察主要参观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学员们对哈尼梯田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形成的江河、梯田、村寨、森林一体的良性农业生态循环系统有了感性认识和深入了解。学员们还参观了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红河山地未来研究中心。该中心向学员们展示了探索山地可持续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新的可能,引发了大量思考与讨论。在西双版纳学员们主要参观了低海拔的傣族森林庭院农耕系统和高海拔的勐海森林古茶园系统,相似的自然景观,乃至相似的文化背景,却又不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模式引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员们的思考与积极讨论。
野外考察 该次培训班的圆满落幕,有助于实现主动对外宣传拟建的“东南亚科教融合中心”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为“东南亚科教融合中心”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研究储备人才,提升能力,建立起广泛深入的区域合作网络。提升我国在全球农业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国际地位。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