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工作进展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落幕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8-05-21 | 作者:方伟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院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主持。 会议伊始,孙航所长代表昆明植物所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委员致欢迎辞,昆明分院周杰书记代表昆明分院致辞。院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杨祝良研究员代表实验室做“2017年度院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汇报内容包括:2017年度重大事件、项目争取、科研进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教育与培养等,以及上一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的意见落实情况,2018年院重点实验室的工作计划。 随后,各位学术委员就2017年度院重点实验室的工作进展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大家都一致认可在过去的一年中院重点实验室所取得的可喜成绩,无论是在项目的争取,还是科研进展等方面,都较2016年有了较大的提升和突破。同时,专家委员就院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积极建议: (1)加强与地学、与环境变化的结合研究,特别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科研工作必须抓牢,要充分考虑时间尺度上的科研问题。 (2)要充分发挥传统学科(分类学与生物地理学)优势,整合全国的分类学人才力量,共同搭建平台,联合多个单位开展科研攻关, (3)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应用综合的科研手段来解决一些根本性的生物学问题,如动植物的协同进化、植物与真菌的互作等。 (4)要注重人才培养,实验室内部要有青年人才的激励机制。在实验室定位和发展方向上,要特别关注国家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动态,努力往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向上建设。 最后,陈宜瑜院士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正在面临改革和调整。要关注国家重点实验室下一步的改革,院重点实验室要积极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去,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结合目前院重点实验室的六个大团队,重点在几个领域有所突破,比如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真菌领域的整合性研究,动植物协同进化,生物与环境关系(特别是青藏高原)研究,生物起源与进化问题的探讨,以及极小种群在群落层面的研究等。 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航研究员,学术委员孙革教授、任海研究员、刘杏忠研究员、张克勤教授、李德铢研究员、杨祝良研究员、周浙昆研究员、顾红雅教授等专家出席了会议。中科院昆明分院周杰书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永平书记,陈纪军副所长,以及职能部门部分负责人等应邀参加了会议,院重点实验室各研究组组长、科研人员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合影 (责任编辑:李雪)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