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工作进展

Christian Hettenhausen博士通过博士后出站评议

文章来源:组织人事处  |  发布时间:2018-04-02  |  作者:殷文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2018323日,由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5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评议委员会,对Dr. Christian Hettenhausen的博士后工作报告《Genome-wide transcriptional analysis of CDPKs in soybean responses to insect herbivory and drought stress and studies on herbivory-induced systemic signaling》进行了现场评议,形成如下评议意见:  

  Dr. Christian Hettenhausen在站期间主要分析了大豆CDPK基因家族在昆虫取食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转录响应;探索了机械损伤与昆虫FAC成分对植物系统性相应的影响;研究了昆虫取食后菟丝子介导寄主系统性防御信号传导过程,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分析了大豆基因组中约50CDPK基因在表达水平上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取食大豆的影响,并发现:1)不同CDPK对不同昆虫取食有特异转录响应;2)很多大豆CDPK基因的转录不受植物激素茉莉酸和水杨酸的影响;3)干旱和脱落酸能诱导大量CDPK基因的转录活性变化,说明CDPK可能参与植物抗旱过程。该工作为了解CDPK基因家族在大豆抗虫和抗旱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相关工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Hettenhausen et al., Sci. Rep., 2016, 6, 18973) 

  2. 以野生烟草为模型分析了机械损伤和昆虫唾液诱导物FAC成分对植物系统性响应的调控。与单独机械损伤相比,FAC会诱导系统性叶片产生更强MPK6活性、茉莉酸积累和抗虫代谢物TPI的活性,说明植物能应对昆虫取食并识别FAC类诱导物,并在系统性叶片中产生特异响应。该研究首次发现FAC对抗虫系统性信号的特异诱导,相关工作发表在BMC Plant Biology (Hettenhausen et al., BMC Plant Biology, 2014, 14, 326) 

  3. 研究了菟丝子介导寄主植物间抗虫信号传递过程。发现1)菟丝子可在不同寄主间传导抗虫系统性信号,并导致连接的未被昆虫取食的寄主产生强烈转录组变化、抗虫代谢物含量上升和抗虫性增加,2)寄主茉莉酸信号系统是抗虫系统性信号产生和传导的重要调控因子,3)抗虫系统性信号是高度保守的古老信号,可在不同科植物间传递并诱导抗虫响应。该研究为了解寄生植物生理、抗虫系统性信号及菟丝子连接的植物群落成员间通讯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发表在PNAS (Hettenhausen et al., PNAS, 2017, 114, E6703-E6709) 

  这些研究选题新颖,研究方法得当,思路清晰,证据确凿,研究结论合理并具很好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  

  经评议委员会评议,一致同意Dr. Christian Hettenhausen出站。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