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工作进展
2016年12月13日至14日,为了更好地总结中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经验,探讨进一步扩大合作的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探讨启动中缅跨边界建立联合保护区的可能性,由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牵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承办的“中缅边境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缅甸林业部门、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及怒江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云南省林业厅、西南林学院等有关单位的4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永平研究员等人参会。 中缅边境地区的怒江——伊洛瓦底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最东段,多个植物地理区系、动物区系和自然地理单元在此交汇与过渡,多民族在此聚居或通过此地迁徙,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一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独特、壮丽的地质及自然景观。在这里,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经济活动都具有强烈的跨边界特征。伊洛瓦底江、怒江等河流起源于中国而流入缅甸,重要的动植物物种跨界分布,特别是一些关键的野生动物更是往来于中缅之间,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源、药用植物等在两国之间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渠道流动。文化上边界两边的居民很多都是同源同宗、经济上相互往来,具有悠久的、相互依赖的传统。 为了保护上述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和缅甸各级政府分别在该地区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中国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是云南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250多公里。缅甸的Hkakaborazi 国家公园面积高达3,827平方公里,具有亚热带、温度和高山完整的垂直植被带,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与此同时,该地区的保护和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也具有很强的跨国界性质。例如,森林火灾、盗猎野生动植物资源、河流污染、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当地农产品价值链不畅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跨国性质,需要通过双方合作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经过一天半的讨论,会议取得了预期结果,达成了共识,起草了“昆明宣言”。14日下午,会议代表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会议代表合影 参观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参观昆明植物园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