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工作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研究员建议的《野生菌保护(南华)宣言》公开发布。《宣言》呼吁珍爱自己的家园和大自然馈赠的山珍美味,野生菌主产区应尽快通过地方立法,颁布野生菌保护发展办法,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造林育菌、种草育菌,推广精细化管理技术,加强野生菌生物学特性科普知识。 当今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食源多样化是人类提高生存质量追求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餐桌三大食源(动物、植物、菌物)平分秋色已成定局。目前最为广泛食用的大型真菌(蘑菇)中产量最大的是可用传统技术人工栽培的腐生真菌;而更富有多样性、保健、绿色、营养价值的,同时又具有生态系统维护和修复功能的则是野生真菌(野生蘑菇)。我国林地面积45.6亿亩,草地面积约60亿亩,占国土面积55.1%,是产生野生菌的基本面积。据保守估算我国野生真菌自然发生量达5000万吨/年,而商业贸易仅约11.6万吨/年,400多种,其中占82.6%以上的是外生菌根真菌(EMMs),即是与森林建群树种活体树木具有菌根共生关系的大型真菌。野生菌保护与产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生态安全。全球最著名的前六甲食用菌都是菌根性真菌,如块菌(松露)Tuber spp.、松茸 matsutake-group、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ensu lata、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us、奶浆菌(乳菇类)Lactarius deliciosus。在我国,特别是西部、东北及华东和华南山区作为多山林区,以及华北、西北广大草地区域,突破传统农、林、牧业的局限,大力发展森林农业,林下和草原野生菌经济模式已现端倪,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使农、林和草及生态、社会、经济三位一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大张旗鼓地发展以野生菌为特色产业的主体经济的社会、文化及技术储备和时机已经成熟。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野生菌自生自灭,人们保护意识不强,幼童菌采集、不合时宜的采集行为及破坏生境的掠夺式采集方式普遍存在;个别区域野生菌自然资源已有减少的趋势,部分商业化采集区域和一些特殊生态习性的类群已濒临危急!市场商品鱼目混杂,产品粗放,缺乏必要的相应科技知识普及和技术传播,野生菌主产区域缺乏必要的生境维护和市场管理;近十年来新形成的野生菌促繁增产、菌根苗种植与育菌技术尚未充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为使我国野生菌永续利用,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采到、享受到既美味又有利于健康的野生菌,同时又能照顾到发挥野生菌维护、修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林相、草原发育、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野生菌的保护工作非常必要,事关国计民生,迫在眉睫。 该《宣言》的发布,也是目前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提高人类品质生活,时代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