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left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助力实现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全球目标

文章来源:分类室、昆明植物园  |  发布时间:2024-06-11  |  作者:马永鹏,孙卫邦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从2004年就开始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系统研究与保护实践,并参与发起、推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政府层面行动计划。目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这一保护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已经理论化和国际化,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国家层面的《国家生态红线保护战略》明确规定要用法律保护极小种群物种的生境;云南省政府颁布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特别强调极小种群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在最近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被纳入了相关保护行动的优先项目。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达成的一个最重要成果。框架确立了四个与2050年生物多样性愿景有关的长期目标,规定了为实现2050年愿景而在2030年需要完成的23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目标。

近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再次应邀在植物学顶尖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了题为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conservation program: achieving 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targets的文章。论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领域行动及重要成果,以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被纳入国家“十四五”有关规划,持续影响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现状。其次,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成果匹配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至少9个全球行动目标的情况(表1),并阐明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小区(Mini-Reserve)建设的成果为实现2030的行动目标3打下的坚实基础(表2)。最后,论文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行动计划可以深度扩展的领域和为全球其他国家生物多样保护可借鉴的具体步骤。

论文由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孙卫邦研究员和马永鹏研究员共同完成(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Richard T. Corlett研究员参与了论文撰写、修改。该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5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1301702, 2017FY100100)NSFC-云南省联合基金(U1302262)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表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成果匹配“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全球行动目标的情况

表2 代表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个体数量以及目前已经采取的相关保护行动,并着重突出保护小区的建设成果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