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在该区域,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和泰国北部,微型真菌的多样性研究逐年增加。作为一种重要生态学功能的真菌类群,腐生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促进物质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这些地区与木本凋落物降解相关的腐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还相对较少。为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研究团队联合泰国研究团队对中国西南地区和泰国北部的腐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多年的野外调查和分类学研究。该研究对中泰两国4个研究地点植物凋落物进行了广泛的采样,并基于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描述并鉴定了41种木本凋落物上的腐生子囊菌,这些子囊菌隶属于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分布于8个目,24个科,31个属。 该篇论文系统描述了腐生子囊菌新种15个,新记录26个,并首次报道了Fuscostagonospora banksiae和Acrocalymma magnolia的有性形态,以及首次观察到了Boeremia linicola具有腐生生活方式。 研究成果以Saprobic ascomycetes associated with woody litter from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Northern Thailand)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真菌学期刊Mycosphere上。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和泰国皇太后大学联合培养的任广聪博士(现就职于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桂恒副研究员、许建初研究员和泰国皇太后大学Kevin D. Hyde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计划(02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1785)等项目的资助。 图1 论文中报道的新种Nigropunctata yunnanensis模式种形态特征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