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极小种群“明星植物”漾濞槭调查有了新发现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园  |  发布时间:2022-04-20  |  作者:刘德团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 Y. S. Chen & Q. E. Yang)是华南植物园陈又生研究员2003年发表的槭属植物新种,种群及个体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20个亟待拯救和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及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在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202115号)被纳入II级重点保护。

  此前所有种群仅在云南大理的漾濞县和云龙县境内发现,全部个体仅746株。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在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槭属植物野外调查时,发现了2个漾濞槭的新种群,并经华南植物园陈又生研究员确认。 

  此次发现的2个漾濞槭种群均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中,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漾濞槭种群最大,约80余株,胸径最大者达133cm,伴生有野核桃、水青冈、水青树、房县槭、云南金钱槭、竹类等物种。景东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漾濞槭种群有30株,胸径最大者达48cm,伴生有白檀、房县槭、扇叶槭、核桃等物种。 

  此次调查新发现了漾濞槭种群,但其个体总数仍然不足1000株。值得一提的是,新发现的漾濞槭种群内存在变异,尤其是部分个体叶背的毛被性状。槭属植物形态多样性高,很多个体有花时无叶、有叶时无果,鉴别困难,也给槭属植物的野外工作带来了困难。此次调查发现同时也表明野生植物本底还需深入调查与挖掘,未来可加强对漾濞槭种群周边更大范围的调查。随着更多的野外调查,我们对野生植物资源本底的认识将越来越清晰。槭属植物是北温带森林落叶树种的重要基础树种,在园林园艺和城市绿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种子可提取神经酸。新发现漾濞槭种群位于滇东南,暗示漾濞槭的适生范围比较广,在研究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下的环境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未来对漾濞槭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可扩展到云南省的更多州县。 

 

漾濞槭树干 

 

漾濞槭果序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