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民族植物学团队在滇西北集市开展药用植物25年后的重复调查工作

文章来源: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8-07-03  |  作者:庄会富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云南大理的三月街发端于唐代,在之后的1000多年间,其药材交易从未间断并不断发展扩大。大理三月街位于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之畔,交易辐射范围极其广泛,可覆盖整个中国甚至到缅甸、尼泊尔印度等邻近国家。在1987/88年间,裴盛基研究员带领的民族植物学团队对三月街出售的药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载集市药材401味,来源于505种植物(315属,111科)。过去2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在这种社会大发展变化之下,传统集市药用植物变化情况如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研究团队在25年前调查的基础上,于2012/13/14开展了3年的集市调查,共调查编目三月街集市药材623味,来源于709种植物(173科,451种)。经比对发现,到2010s年间,有105味药材(115种)从集市消退,296 味药材(391种)一直在保留销售,同时集市新增326味药材(336种)。通过对应分析发现“消失”部分野生来源的药材较多,“保留”部分野生和栽培来源的药材相当,而“新增”部分具有较高比例的栽培来源,且使用部位多为花、叶、茎等。在2010s时段,通过对171个摊位出售药材的逐个调查记录,分析了“消失”、“保留新增三类药材在各个摊位的出现频率,发现“保留”部分的频率最高(平均13.7),远远高出平均值9.4和“新增”药材的8.0,差异显著(P= 0.002<0.01)。在2010s年份,三月街药材销售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工,有特征明显的专营藏药”、“大宗药材”、“自产药材花茶的摊位。四类摊位经营者在民族年龄地域来源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三月街出售药材的多样性较之1980年代有极大的提高和改变,社会对植物药材需求量的增大以及政府对发展地方经济的驱动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相关成果以Plants for health: an ethnobotanical 25-year repeat surve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sold in a major marketplace in North-west Yunnan, China.为题发表在民族植物学领域SCI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华南植物园张玲玲和昆明植物研究所庄会富为共同第一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 

 

  80年代的大理三月街药材集市,李延辉研究员在访谈药材摊主 

 

  现今的大理三月街药材集市,研究生王利访谈药材摊主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