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孙航研究组在揭示澜沧江-怒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分水岭为重要的植物地理分界线方面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7-12-04  |  作者:罗冬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植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变研究团队孙航研究组(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组利用谱系地理学研究手段,结合气候因子和生态位模型分析对喜马拉雅-横断山高山冰缘带特有类群扭连钱Marmoritis complanatum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扭连钱核基因遗传结构(nrITS+nrETS)在澜沧江-怒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分水岭即西侧的东喜马拉雅地区与东侧的横断山地区形成两大谱系分支,两分支分化时间估算在早上新世(4.49 百万年);气候因子分析显示扭连钱位于澜沧江-怒江东侧(横断山)的生境比西侧(东喜马拉雅)更加湿润;叶绿体和核基因数据均显示扭连钱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同样呈现高山冰缘带类群特有的高山岛(“island-like”)遗传分布式样;种群历史动态结合生态位模型分析表明末次冰期对扭连钱的生存及分布影响不大。以上研究结果揭示澜沧江-怒江(或沧-怒分水岭)地理屏障是导致扭连钱谱系分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为喜马拉雅-横断山高山冰缘带植物区系物种演化提供新的案例。 

  澜沧江-怒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分水岭Mekong–Salween Divide)分水岭,1921年由著名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金登-沃德(Francis Kingdon-Ward)提出。作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东西侧的一条植物地理线,以往的研究和学者并未引起关注,而是将萨尔温江和高黎贡山作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亚区内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两区域的植物地理分界线。研究组的研究结果证实澜沧江-怒江分水岭是东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与横断山植物区系的地理分界线,已有桃儿七、喜马拉雅红豆杉、牛肝菌等类群的谱系地理研究也表明沧-怒分水岭对两边种系分化有隔离作用。该研究对深入探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空间分异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以“The ‘Ward Line–Mekong–Salween Divide’ is an important floristic boundary between the eastern Himalaya and Hengduan Mountains: evidence from the phylogeographical structure of subnival herbs Marmoritis complanatum (Lamiaceae)”为题发表在植物学主流期刊林奈植物学报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文章链接。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项目(2017YFC0505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159082031590823)、青年基金(31600170)及地区基金(3146004731670206)的支持。

Marmoritis complanatum不同居群冰缘带生境下植株

 

 

 

(左)核基因型网状分布图;(右)BEAST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