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2016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虹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国杓兰亚科植物的生态适应及繁殖生物学”通过了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云南省林业厅、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热带植物园、资源昆虫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9位同行专家组成。 “中国杓兰亚科植物的生态适应及繁殖生物学研究”项目组针对拖鞋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5项国家基金和云南省基金资助基础上,对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生物学性状差异、菌根真菌和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拖鞋兰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经过10余年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杓兰亚科植物的生态适应及繁殖生物学研究”研究成果。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系统地对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种子发育特征等开展了研究,发现二者存在繁殖阈值和繁殖补偿,种子萌发具有窗口期;形成了兜兰和杓兰的种苗繁育关键技术,获得5个新品种,为解决种苗繁育效率低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系统地对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菌根真菌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的环境需求和适应机制明显不同。与杓兰属相比,兜兰属植物对光强和氮的需求更低、耐旱性更强,但对零上低温更敏感,资源利用策略更保守。两属植物的真菌都属于胶膜菌科,但每种兜兰或杓兰都有1种或2种“优势菌根真菌”,这些研究结果优化了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栽培方法,缩短了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营养生长期。 为了实现花期调控,对黄花杓兰和杏黄兜兰的花芽发育进行了研究,发现黄花杓兰成年植株由花芽形成到开花需2年时间,而杏黄兜兰仅需要10个月,反映了各自对生长季长短的适应,也为花期调控奠定了基础,实现元旦、春节批量开花,获得了2项专利技术。 该成果累计发表研究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16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33.788;论文SCI他引 92 次;CSCD他引 28 次。获得授权专利5项,注册新品种5个,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10人、博士后2人,核心研究成员1人晋升正高职、4人晋升副高职。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系统性和综合性强,创新性突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成果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花芽发育及花期调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还建议项目需加快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