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在壳斗科顽坳性种子的脱水耐受性及超低温保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4-12-26  |  作者:夏珂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口膨胀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致使大量物种绝灭,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峻形势,各国纷纷建立种质库以达到异地保存野生植物的目的。然而,该举措仅可能保存生产常性种子的植物,大约有7%-25%的种子植物因生产不耐受脱水和低温的顽坳性种子而无法在常规的种质库中长期保存。在这些生产顽坳性种子的种类中,许多是森林中的建群种、优势种或者是重要的经济植物;还有些种类是需要立即保护的濒危物种。 

  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在液氮温度下(-196℃)保存生物材料的方法,也是顽坳性种子能够实现长期保存的唯一途径。壳斗科(Fagaceae)作为生产顽坳性种子最为重要的植物类群之一,其种子超低温保存的研究工作自90年代就已有报道。但是,由于许多壳斗科种子对脱水和低温的敏感性较高,其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一直裹足不前,而成功保存的例子也十分罕见。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夏珂博士与美国农业部国家遗传资源保藏中心合作,对4种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栎属(Quercus植物种子的脱水和低温(包括超低温)生理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该项研究阐释了种子水分状态、种子脱水耐受性与种子对低温反应关系,并实现了几种栎属种子的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以“Factors affecting stress tolerance in recalcitrant embryonic axes from seeds of four Quercus (Fagaceae) species native to the USA or China.”为题在线发表于植物学主流期刊 Annals of Botany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318)、中国科学院访问学者项目、中国科学院重要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EW-J-24)的支持(http://aob.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14/8/1747.abstract)。 

研究中栎属植物的胚(b)对超低温和脱水的反应(ad),及超低温保存状况(c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