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iFlora系列进展之一:基于DNA条形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鉴定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23  |  作者:种质资源库、生地室、信息中心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新一代智能植物志iFlora计划的阶段性目标之一是构建中国维管植物和重要大型真菌的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一三五”任务的实施,在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标本馆)和科技信息中心,构建了iFlora的一个重要共享平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鉴定信息平台”(相关链接见http://www.iflora.cn/)。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是我国政府正式发布的一个保护植物名录,所列物种分为I、II两个保护级别。第一批名录于1999年8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在1999年9月9日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联合正式颁布施行,包括了92科194属254个类群(I级51个,II级203个)。由于植物分类学者在某些分类处理上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对第一批名录的物种数统计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中国数字标本馆(CVH)接受的物种数为285种(含亚种和变种,下同);基于Flora of China统计的物种数则为305种。

  该平台是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进行构建的,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覆盖该名录所列类群,项目组组织专家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材料整理和采集,完成了名录所列90%类群的样品收集(其余10%的类群主要是因为极度濒危,甚至在野外无法采到),并采集了对应的标本和照片。依托种质资源库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分别获取了采集样品的4个DNA条形码片段(ITS、matK、rbcL、trnH-psbA),约计3000个DNA条形码。利用相关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DNA条形码参考型数据库”,初步建设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鉴定信息平台”。

  该平台以保护目标植物(真菌)类群DNA条形码数据的获取为基础,并整合了部分近缘类群的DNA条形码数据,以及相关的物种信息、种质资源信息、实物照片信息和地理信息等,提供了快速搜索、图片识别、DNA条形码、名录索引、分等级检索和高级搜索等6个认知植物的功能和入口,让用户不仅能够快速找到和识别自己的搜索目标,而且在搜索过程中能够快速认知和准确鉴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该平台的建成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对宣传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国家相关行业,特别是林业、农业和海关等相关部门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监管,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