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吲哚生物碱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文章来源: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1-09-28  |  作者:罗晓东、蔡祥海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单萜吲哚生物碱(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在生源上来自1分子裂环马钱子苷(secologanin)和1分子色胺(tryptophan)的通过Manish反应产生的异胡豆苷(strictosidine)基本骨架,再通过进一步的生物合成后修饰,形成结构多样的5个亚型。作为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在已知的3000多个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有50余个化合物在临床中应用,因此该类生物碱一直是天然产物和有机合成化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蔡祥海博士和罗晓东研究员等发现由2分子裂环马钱子苷和1分子色胺缩合形成的新型的萜类吲哚生物碱alstrostine A和B (Organic Letters 2011, 3568),该化合物的发现,丰富了对萜类吲哚生物碱的认识,激起研究人员对该类群新奇结构的更多遐想。此外,发现了6/7开环、重排形成的螺环吲哚酮新骨架化合物meloyunines A 和B;吲哚、喹啉生物碱及其中间体,3个结构相关化合物在同一植物中的首次发现,从化学成分角度支持了喹啉生物碱可源于单萜吲哚生物碱的生源途径(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2011, 1, DOI 10.1007/s13659-011-0001-0)。

研究组近年在吲哚生物碱的新颖结构及药理活性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结果在Organic Letters (2010, 968-971; 2009, 4834-4837;2008, 577-580;2007, 1817-1820),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1, 1161-1168;2010, 22-26; 1075-1079;2009, 1836-1841),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0, 174-181; 293-298),Planta Medica (2009, 1537-1541),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11, 178-183;2010, 2037-2044),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B (2010, 1164-1168) 等杂志发表。在裸鼠体内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低的MH-50和TCA-13等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化合物已申请国际专利1项(PCT/CN2010/001775)和国家专利3项(200910095137.9;201010104016.9,201010101733.6)。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