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我所在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文章来源:院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09-05-11  |  作者:乐霁培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200955,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高山植物多样性的研究”项目通过了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经过8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多项较为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从宏观到分子水平较为系统地对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高山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全面深入理解高山植物区系乃至北温带植物区系的起源和进化适应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该项目由昆明植物所孙航研究员主持。项目在基础材料收集方面,对滇西北、川西、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高山开展了数次植物区系调查,共采集植物区系标本6000余号,24000余份;到目前为止发现新属1个,新种8个,填补了特殊或薄弱生境植物区系调查采集的空白,为植物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数据。

在横断山高山植物区系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项目综合古植物学、地质历史、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区系地理分析,结合最新的分子系统学资料,揭示了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是该区域现代植物区系的重要源头。对特有属的起源以及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的研究表明:中国特有属的起源有二个重要阶段,古特有在晚白垩纪和古近纪发生,现多为残遗分布;新特有属在新近纪以后,主要来源于古地中海、北极-第三纪和新近就地起源。

项目对青藏高原特有以及东亚北美间断的类群如丛菔属、角蒿属、钩毛草属、透骨草属、檫木属等开展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表明,隔离分化和迁移分化是该区植物区系形成的重要机制;进化系列完整的类群多为就地发生;在迁移路线上劳亚大陆、白令路桥迁移在该区域植物区系形成历史中有重要作用。

项目对横断山植物区系垂直和水平梯度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海拔3000-4200是植物多样化最丰富的地段,植物的进化行为(杂交、突变等)多在这里发生,是横断山植物区系形成的核心;北纬29度线则是该区域南北的重要分界线。

项目对横断山及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生长的一些重要类群开展了细胞地理学和倍性进化研究,得出该区域内多倍体频率不占优势,植物区系进化主要在二倍体水平上的结论。

该项目共发表论文49篇,其中SCI收录期刊33篇。培养研究生10人。

鉴定委员会专家最后还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深入高山植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完善所提出的创新性观点。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