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我所创新三期(2006至2008年)系列进展十:李德铢创新组

文章来源:计财处  |  发布时间:2009-04-14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该创新组三年来,共发表SCI论文43篇,专著5部。主要进展如下:

1、竹亚科木本竹子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利用解剖学、形态性状的分支分析、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对旧世界热带木本竹子分支和温带竹子分支开展综合研究,初步澄清梨竹亚族和箣竹亚族的界限,全面研究了思劳竹属群和箣竹属群内部的属间关系;重点分析了果实类型(包括亚洲特有的浆果类果实)在思劳竹属群和箣竹属群中的演化。本研究对于系统而深刻地理解旧世界热带木本竹子以及竹亚科的起源、系统发育和演化、分类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重大价值和意义,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Taxon等期刊上。20085月,由李德铢主持的中国竹亚科重要类群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项目通过了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红豆杉植物的分类、谱系地理学和保护遗传研究:

通过对形态学性状主成分分析及核DNA和叶绿体DNA序列分析,讨论并确认了密叶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和欧洲红豆杉的种级地位和鉴别特征。运用RAPD分子研究了密叶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讨论了其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低和居群间遗传变异较高的原因。利用PCR-RFLP和序列技术,对喜马拉雅红豆杉复合群50个居群1235个个体开展了谱系地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和明显的遗分化,并存在显著的生物地理分布模式。以田中楷永线为界,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间存在明显不同的叶绿体单倍型,并推测了其在第四纪冰期可能的避难所。结果发表在 Molecular EcologyTaxon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上。

3、古草本植物细辛花发育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用抑制差减杂交(SSH)的方法在细辛中构建开花诱导的cDNA文库,用系统分析方法对MADS-box基因家族之间的进化关系进行推测。结果表明从细辛中分离的MADS-box 转录因子属于AP3亚族,并且和来自于GenBankMADS-box 转录因子分别聚成两个分支。推测细辛和三白草的起源可能是处于被子植物从裸子植物分化出来的早期。研究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Botany上。

4、重要类群的结构生物学及中药分子鉴定研究:

运用胚胎学性状,同时结合各种形态学和分子证据探讨了龙胆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发表于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芭蕉科地涌金莲属是西南地区的特有单种属,对地涌金莲的生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涌金莲的属级地位得到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