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云岭先锋网】一粒种子的使命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1-25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video:【云岭先锋网】一粒种子的使命(20240122)]

  为展示云南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成果,更好地宣传云南,讲好云南故事,云岭先锋从本期起开设“只此彩云南”栏目,主要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产业等领域中取得的瞩目成就。

  我是一粒种子,叫须弥扇叶芥(Solms-laubachiahimalayensis),住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

  我的老家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海拔6212米的地方。那里终年白雪皑皑、遍地石砾,被称为“生命禁区”。由于条件太过恶劣,我的家族“人丁”并不兴旺。千百年来,外面的人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存在。

  1935年,英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海拔6400米左右的地方,采到了鼠麯雪兔子(Saussureagnaphalodes)和珠峰鳞蕊芥(Lepidostemoneverestianus)的植物标本。当我还在好奇那些被带走的植物将面临什么命运时,没想到,我也将被带走。

  (一) 

  在冰天雪地里生长、育种、轮回,一年又一年。我以为,一粒种子的命运不过如此。然而,种质库启动的“高山之巅”采集计划,改变了我的命运,并赋予我新的使命。

  2021年8月24日,雪霁天晴,阳光照在我身上,紫红色的外衣越发鲜艳。此时的我刚孕育出幼果,再过一个月,种子就成熟了。

 

图片须弥扇叶芥幼苗。郭永杰 供图 

  当我沉浸在雪后暖阳中,一张男人的脸挡住了我的阳光。

  郭永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种质库采集员。看到我,他眼睛一亮,直呼:“找到了,找到了!”由于高山缺氧,他的声音微弱急促,但抑制不住兴奋。

  但他脸上很快显露失望——我的幼果还未成熟,不能采集。郭永杰最终没有带走我,只是给我拍了几张照片,挑选了我的几个长得标致的兄弟姐妹带回去制作植物标本,记录坐标信息后,他说:“九月再来。”

 

图片2021年8月24日接近中午,逆行科考小分队行走在珠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海拔约5900米的冰碛垄上。郭永杰供图 

  (二)

  那一面后,我期待着与他再见。但我习以为常的极寒、缺氧的生长环境,对于采集员来说却是生死禁区。

  我后来才知道,在找到我的前两天,采集员们在珠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海拔6030米左右的地方遭遇了一场暴雪,气温骤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几个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进,可能命丧雪山;退,将无功而返。心有不甘,第二天早上,身心情况尚可的郭永杰主动请缨:“我再试试!”他的勇敢和坚持,让我们成功相遇。

  一个月后,我成熟了,一粒粒种子排列在角果里,随时准备落地生根。

  9月24日,郭永杰和他的队友赵延会博士如约而至。

  拍照、记录坐标信息后,郭永杰小心翼翼摘下我,装进种子收集袋,并在种子收集袋外面写下我的生长信息。当天,和我一起被收集的,还有我的邻居鼠麯雪兔子、雪兔子(Saussureagossipiphora)、高原荨麻(Urticahyperborea)等几种植物。

 

图片郭永杰在珠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海拔5996米的冰碛垄上给植物拍照。郭永杰 供图 

  下山途中,穿越冰塔林时,郭永杰不小心踏破浮冰,掉进了暗冰湖,还差点被崩塌的冰塔砸中,危急时刻,他始终护佑着我。死里逃生后,他穿着湿透后被冻得硬邦邦的登山鞋走了一路,用体温融化冰碴。

  (三) 

  很快,我被送到了位于云南昆明的种质库。在这里,我经历了几十道工序,体验了一趟奇妙之旅。

  进入种质库的第一天,我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同时,为了确保身份真实性,我还有凭证标本。当“验身”完成后,我被送进了初干燥间,这里保持15摄氏度的气温、15%的相对空气湿度。

 

图片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在对种子进行计数。 

  在初干燥间待了一个多月后,工作人员把我带到种子清理室,小心翼翼地把我居住的果壳等杂质清理掉,然后给我拍了一张漂亮的“写真”照。看起来“漂亮”还不行,为了评估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工作人员随机挑选了我的几个同胞,把他们送进X光室“做体检”,在X光照射下,可以清楚看到身体里是否有虫蛀或者空瘪。

 

图片借助体视显微镜为须弥扇叶芥种子拍摄的照片。郝亚鑫 翻拍 

  闯过层层关卡后,我终于获得入库资格。入库前,还要再次进行干燥,直到体内含水量降到5%左右,就要被装进密封性很好的透明玻璃瓶,贴上含有身份信息的标签,送进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在这里,我可以安心“冬眠”,存活几十年乃至上万年。

  在我“冬眠”到第8个月时,一个声音把我惊醒:“该做初次萌发实验了。”工作人员把我放进湿润的琼脂培养基上,3天后,我忍不住发芽了。“太好了,萌发率达100%!”工作人员惊喜地说。

  至此,我真正成为全球被成功保存的海拔最高的植物种子。而今后每隔5至10年,工作人员都会来“唤醒”我们,看我们是否还活着。

 

图片工作人员在-20 的冷库中查看种子保存情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四)

  初来乍到的我,对新家充满好奇。前辈热心地向我介绍这里的情况:

  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议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云南建设一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该提议得到朱总理的大力支持。2007年,种质库在昆明元宝山落成,种质库采用国际标准建设,可以使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得到长期有效保存。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为什么要建种质库呢?”我问。

  “历史上,地球曾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如果给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建一个‘避难所’,抢救性保存珍稀濒危物种,那么当某个物种遭灾在自然界面临灭绝时,在这里保存的种子就会被启用,重建野外种群。”前辈说。

  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上承载着各种遗传变异和优良基因,科学家可以把我们应用于栽培育种、生物研究等各方面。因此,谁掌握更多的野生种质资源,研究得越深,利用得越多,谁就能把握未来。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我们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是国家战略资源的支撑,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找到我,是采集员的使命;保存和研究我,是种质库的使命;而我,也有使命——用基因造福人类、给未来留种。

 

挑选出的种子分装到密封瓶罐里,放入-20 的冷库中进行保存。 

  如今,我完全适应了“新家”,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截至去年,我们的大家庭有1.1万余种、9万余份植物种子,占我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37%,其中近一半是中国特有,此外还有野生植物的离体材料、DNA、微生物、动物种质资源等遗传材料。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上至世界屋脊,下至地缝天坑、海岛,还有来自国外的“交换生”。

  在我住进来后,我们大家庭又陆续新增了成员,我要去给它们讲讲一粒种子的使命。

  助读 

  “数”说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非凡之处

  一、11602种野生植物种子保存量居世界第二

  截至2023年底,种质库累计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1602种94596份,保存量居世界第二。此外,种质库还保存了大量植物离体培养材料、DNA分子材料、微生物菌株、动物种质资源,合计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27746种308624份(株),是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二、海拔6212米创世界纪录

  2021年8月—9月,种质库采集员两次攀登珠峰开展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探索、采集,在海拔6212米采集的须弥扇叶芥创造了迄今全球最高海拔种子采集、保藏纪录。

  三、106个成员构建我国种质资源采集网

  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采集网络,吸纳了106所科研机构、高校及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等加入。同时,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和种质资源实物共享,累计服务用户单位300多个。

  四、5大功能创新“五库一体”模式

  种质库采用“五库一体”的保存模式,即以植物种子库为核心库,兼具植物离体库、植物DNA库、动物种质库、微生物库。这种模式是世界生物学界的创新之举。

  五、2个重要国际合作伙伴构建国际朋友圈

  种质库先后与英国千年种子库、世界农用林业中心等国际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种质库已备份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份重要植物种子。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曾永会

  (除署名外,其余图片均为郝亚鑫摄)

  (云岭先锋网 2024年1月22日)

  来源:https://m.1237125.cn/share/news/detail.html?newsId=43827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