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图文实录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云南大型真菌图志》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  发布时间:2023-12-29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 胡箭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众所周知,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事实上,还是“真菌王国”。云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类型,还滋养了多样而独特的真菌资源,云南的真菌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在全球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云南大型真菌图志》(以下简称《图志》),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并在主席台就坐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子杰先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宏伟先生。 

  参加发布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有关处室和单位的负责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央驻滇部分新闻媒体和省级部分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 

  发布会一共有三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赵子杰副厅长作介绍。有请!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赵子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向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作为主席国全面兑现庄严承诺,推动COP15取得圆满成功,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通过了《昆明宣言》、达成了兼具雄心又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使COP15成为一场载入世界环境治理史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习近平主席在COP15第一阶段会议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在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鲜明主张,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指明了方向。 

  我省作为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主办地和第二阶段会议的重要参与者,同各方一道,克服重重困难挑战,为推动大会成功贡献了云南智慧和力量,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中打下了深深的云南烙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领域,云南正成为中国与世界链接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今年5月22日,由生态环境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再次落地昆明。这是“昆蒙框架”通过后的首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以“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为主题,旨在推动“昆蒙框架”落地实践。云南作为东道主,再一次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进程的活动主场,继续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亮眼成绩,贡献云南智慧、云南方案。 

  今天,我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大型真菌图志》(以下简称《图志》),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进展。现在,由我向媒体朋友们介绍《图志》有关情况。 

  一、《图志》编制由来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从2016年起,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对云南的野生生物物种开展调查研究和编目,先后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年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年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和《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年)》等。 

  云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不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还滋养了多样而独特的真菌资源,云南的真菌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在全球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型真菌是不同于植物又不同于动物的一类特殊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真菌对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演替、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真菌中的野生食用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除作为食材外,真菌在医药、酿酒、工业发酵等各大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展云南大型真菌物种的调查编目,不仅是云南物种调查研究和编目中的重要一环,是完善云南物种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云南生物多样性可持续保护和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图志》编制情况 

  《图志》的编纂凝聚了数代人的研究成果,早在二十世纪早期,我国的戴芳澜、裘维蕃等真菌学家就开始对云南局部地区的真菌进行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研究人员对云南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真菌科学考察和专题调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云南食用菌》《云南食用菌与毒菌图鉴》《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横断山区真菌》等一系列专著;近三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云南开展了广泛的科学考察,采集了大量真菌标本,拍摄了丰富的真菌生境照片,研究了若干真菌类群的分类。自2022年至今,近两年时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和标本,补充开展野外科学考察等,编纂完成《图志》。 

  《图志》共收录云南省大型真菌33目127科399属1341个物种,但尚未囊括迄今已发现于云南的全部大型真菌物种,主要记载了研究较多、认识相对较为深入的物种,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国内国际真菌系统学最新研究成果。《图志》记载了大型真菌的外形特征和显微特征、生态分布信息及经济价值,引证主要凭证标本,推荐核酸条码,提供野外彩色照片、显微特征插图或孢子扫描照片。《图志》收录了3种国家二级保护真菌(列入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松茸、冬虫夏草、中华夏块菌。《图志》纠正了若干物种名称的误传误用。《图志》是云南省权威、系统的大型真菌图志,代表着当前云南省大型真菌调查研究和编目的较高水平。  

  《图志》首次系统总结了云南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资源状况,是进行大型真菌保护、利用和管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图志》的发布使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本底数据更加充实和完善,为政府和公众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大型真菌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有助于人们甄别、区分食用菌与毒菌的种类,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借此机会,也向媒体朋友介绍下一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打算。 

  当今地球,正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三大问题。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为了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加专业化、常态化,今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处,统筹协调和监督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这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设立相关处室的省份。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拓展COP15成果,围绕落实“昆蒙框架”中2030年全球行动目标、2050年长期目标,以及即将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持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携手开创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局面。 

  一是推动“昆蒙框架”落实落地加快修编《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探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二是统筹落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意见推进生物资源调查编目,加快构建重要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监管,推动各地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重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等工作。持续加大自然保护地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强高黎贡山等区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三是加快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积极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有关领域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制度。推动全社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治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多样化协同发展示范。 

  四是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科普力度。凝练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加强生物多样性全民教育,加大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促进公众参与。 

  云南作为中国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的生动缩影,站在“昆蒙框架”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不断立足自身优势,先行先试,做“昆蒙框架”的坚定践行者,开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境界,努力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典范。 

  谢谢大家! 

  胡箭 

  谢谢赵子杰副厅长的介绍。 

  下面,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宏伟书记作介绍。有请!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书记 李宏伟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由我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组织专家,对云南分布的大型真菌物种进行核实,对研究成熟的成果进行整理,系统梳理和展示云南大型真菌的家底实情,编纂《云南大型真菌图志》(以下简称“图志”)。《图志》的发布对实施我省大型真菌资源保护、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都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是一大类细胞壁含几丁质、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异养真核生物的总称。大型真菌是指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个体较大的一类真菌,它是相对于个体较小的微型真菌(如酵母、霉菌)而言的。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三代科研人员对云南各县市的大型真菌开展过多次野外考察,采集收藏12.7万份凭证标本,收集20万余张图片,并对牛肝菌目、蘑菇目等目的真菌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若干有创新性的重要科研成果,为编纂《图志》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以上的工作基础,我单位对过去部分考察薄弱地区,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必要的补点考察和采集,新获标本4000余份和数码图片2万余张。采用真菌系统发育原理和物种划分方法,将经典的形态分类与现代的分子系统学有机结合,对馆藏的云南大型真菌5万余份凭证标本进行了梳理和细致的形态解剖研究,参阅了国内外各类大型真菌志书100余册,查阅了各类文献和专著1000余篇(部),查询了我国和国际20余个真菌标本馆相关标本及数据库信息10万余条,结合分子系统发育证据和生态地理分布特点,提出了有说服力的物种划分新标准,即“形态+分子+生态”标准,使用作者第一手野外观察记录和室内标本研究所获数据鉴定标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开展物种编目,明确了云南各地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特点,创新性和系统性地提出了物种鉴定的推荐条形码,包括新测序的2000余条DNA条形码,为每个物种办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为后续物种鉴定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标准。 

  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地区和国家的应用指南,4.0版》,对云南的大型真菌开展了进一步的评估,结合最新分类研究成果,提出了“云南受威胁大型真菌名录”,包括可能已经灭绝的假地舌菌、云南特有的四孢小舌菌等62种。除疑似灭绝物种外,极危物种7种,濒危物种9种,易危物种45种。 

  按照《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深圳法规)》精神,《图志》中每种真菌的名称都经过系统位置、异名、分布区等相关信息的审核,每种均有原生境个体彩色照片、外形特征和显微特征描述,其中100余种还提供了显微特征条形图。物种鉴定已数次召开线上线下专题会或邮件咨询会,图志包含的物种和文字内容皆邀请国内相关类群的分类学专家审定和确认。 

  《图志》属于首次发布,充分反映了云南省大型真菌物种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的最新成果。但终因时间短,工作量大,也因涉及的类群多而复杂,有的类群尚缺研究专家,《图志》还存在不足、甚至错误。真菌物种的调查、研究、编目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云南大型真菌物种名录还将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对新增的大型真菌受威胁情况还需要开展进一步评估,明确受威胁的程度和等级。因此,今天发布的《图志》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今后,我们还将对云南大型真菌继续开展研究,及时更新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云南省真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支撑和服务。 

  谢谢大家! 

 

  胡箭 

  谢谢李宏伟书记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 

 

 

  云南民族时报记者: 

  野生菌在云南山区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科技创新如何支撑实现大型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 

  李宏伟 

  大型真菌特别是野生菌在云南山区经济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据统计,云南野生食用菌有900种,占全世界食用菌物种数的30%,占全国食用菌物种数的90%。其中部分物种自然产量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云南,每年采集、收购、加工、销售、出口野生食用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野生食用菌迄今尚不能人工栽培,过度采集、“连根刨”“一锅端”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野生菌分布区缩小、年产量有所下降。因此,对这些真菌应加以有效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 

  科学而高效地利用好基因资源就是最有效的保护途径之一,要强化科技创新在真菌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关键作用。有些野生食用菌如羊肚菌、灵芝、竹荪、金耳、暗褐脉柄牛肝菌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科研人员要开展人工驯化、良种选育,创新栽培管理技术,工厂企业可利用这些先进的种业和栽培技术,借助设施种植、工厂化种植、林下种植等产业化途径,努力将云南这些野生菌资源的基因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这些真菌有了规模化栽培后,人们对此类自然资源的依赖就会减轻,野外过度采集行为也会减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才能实现大型真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云南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一些动物和植物需要保护,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刚听介绍真菌也需要保护,保护意义如何? 

  赵子杰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福祉。 

  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我们持续加强物种保护体系建设,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亚洲象、滇金丝猴、华盖木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真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类重要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真菌大致可分为共生型、腐生型和寄生型等。共生型真菌与植物的根部形成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难以吸收的矿物质。腐生类真菌利用自身产生的水解酶系,将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残余分解成为小分子,从而实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寄生型真菌往往是植物或动物的病原菌,引起森林、农作物病害等,但对维护生态系统中某些成员的动态平衡起着调控的作用。 

  真菌对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演替、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真菌多样性的丧失会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在“大食物观”的当下,要向真菌要热量、要蛋白,更需要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真菌资源。 

  其次,科研评估发现,我国97种受威胁大型真菌物种中云南有62种。其中,疑似灭绝的1种,为假地舌菌;极危的7种,如云南灰球菌等。真菌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请介绍开展大型真菌调查编目有什么重要意义或价值? 

  李宏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类活动及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云南是生物多样性大省,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的区域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云南的物种十分丰富,不可能对每个物种都实施保护,也没有必要对每个物种都实施保护。要有效保护云南的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首先就需要对云南的大型真菌开展深入调查、仔细研究和详细编目,只有在大量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基础上,对所获标本开展深入的分类研究后,才能回答云南有什么样的物种?它们分布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云南大型真菌进行编目,并根据国际通用的红色物种评估标准,对云南的大型真菌开展评估,制定受威胁物种清单。在摸清云南大型真菌家底后,我们就知道哪些物种需要优先保护后,然后根据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保护方案和措施。 

  开展云南大型真菌调查、研究和编目,对厘清我省大型真菌资源家底、对指导我省大型真菌多样性有效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民交通网记者: 

  《云南大型真菌图志》的编纂过程是怎样的,编制亮点有什么? 

  赵子杰 

  2022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启动《图志》编纂工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基于长期的研究成果,在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和馆藏标本,补充开展野外科学考察、标本采集、分类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汇集数十位科学家参与。编纂过程咨询国内外有关权威专家,召开了多次论证会和咨询会,历时近两年,在全国率先编纂完成了约100万字的《图志》。 

  《图志》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是云南省权威、系统的大型真菌图志,充分反映了云南省大型真菌物种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的最新成果,填补我省真菌图志的空白,也是目前全国省级最大的大型真菌图志。 

  二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成果便于物种识别、核实。《图志》记载大型真菌的外形特征和显微特征、生态分布信息及经济价值,引证主要凭证标本,推荐核酸条码,提供野外彩色照片、显微特征插图或孢子扫描照片。外形特征和显微特征的描述有助于区分形态相似物种,对物种鉴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核酸条码是实现不同类群物种快速鉴定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大类生物物种的鉴定工作,可以依据推荐条码,使用DNA序列数据库快速准确地鉴定物种,为每个物种办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野外彩色照片有助于提高大众对野生食用菌的甄别能力,防范误食毒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故发生。 

  胡箭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感谢几位发言人详细的介绍和解答。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守护好“生物多样性宝库”,为推进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3年12月28日)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BwbL2d4_9QrCqJrLgfBCw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