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南华融媒】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聚焦山地社区 共商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26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会场

  云南网讯(记者 王靖中 郭瑶)4月16日,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在昆明开幕。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山地社区。

  开幕式上,来自联合国、云南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国际林业研究中心、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多个国内外机构和单位的专家分享各国成功山地保护与发展案例,探讨结合科学、文化、艺术的跨学科创新方案,为实现更美好的全球山地未来贡献智慧。

  链接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前执行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 

  距1992年联合国通过《21世纪议程》已过去30多年,其中的“山地宪章”确定了两个工作方向,一是关于山地生态知识系统的深入研究,二是山区人民的替代生计发展。 

  地球上约10%的人口生活在山地。同时,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依靠山地获取生活所需的自然资源。2022年是国际山地可持续发展年。我非常高兴看到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将围绕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展开研讨。我期待,大会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为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 

  山地既是大陆的水塔,也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堡垒,因此保护和恢复山地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土地用途变更和气候变化、过度利用、污染、人口变迁以及其他威胁生计和粮食安全的因素正导致山地生态系统日益脆弱。面对交织的危机,我们必须将山地生态、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联系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跨部门合作、推进跨学科研究,为保障粮食安全、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 

  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是落实联合国“山地宪章”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窗口,代表着开放共享的世界一流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过去五年,云南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山地生态系统的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科研创新、建立野外科学观测站等重点项目多方位支持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我们希望通过“山地未来计划”,联合全球更多科学家致力于山地的科学探索、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乡土智慧建设,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此外,也希望更多科学家加入到云南才智大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山地未来。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杰: 

  山地是全球典型的生态系统脆弱区、气候变化敏感区,同时也是文化多元区。为此,中科院与国内外同行一道,共同推动制定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我建议,应该强化山地生态系统理论创新及跨学科研究,将山地生态保护与国家公园建设联系起来,积极探索,建立以山地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民族生物学研究体系,并围绕“万物互联共生”理念,推动科学、艺术、文化领域的跨界合作。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云南也在积极推进多个国家公园及国家植物园的创建工作。山地保护将大有可为。

  世界农用林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许建初: 

  山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开发潜力巨大。 

  “山”首先是地理和生态概念,物种的起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都离不开山地。同时,它也是个经济概念,与当地人民的生计、生活紧密相连。我在山地工作了近40年,对山有感情,也有梦想,这让我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创造更宜居宜业的山地环境。今后,我们将继续利用云南这个天然实验室,通过位于红河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探索全球山地的未来。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世界农用林业中心东非区域负责人兼肯尼亚办公室主任凯瑟琳·旺加里·穆图里: 

  山地系统有助于保持水土和物种多样性,因此对肯尼亚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运用再生式农业生产方式,把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结合起来,保障山地居民的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 

  中国山地原住民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此次会议,我从中国专家的分享中了解到了菌、花卉等特色物种以及相关培植技术。我期待今后能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有更多深度合作、相互学习的机会,将新物种引进肯尼亚,并传授当地居民培育的方法,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实现物种与环境有机融合。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技术示范及培训中心负责人乔希·苏伦德拉·拉杰: 

  受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影响,山地生态系统越发脆弱,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在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的同时,发展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山地经济。 

  未来,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将团结山地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推动山地中心各成员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和知识共享,提升山地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促进农业以及农村收益多样化,为提高山区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山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范建华: 

  云南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独特,特殊的地貌形态、地理区位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又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 

  云南山地面积广阔。不管是住在雪域高原还是热带雨林,这里的民族都与山地有解不开的缘分。世代与山地和谐共生,孕育出了独特的乡土智慧和文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民族只有接近大自然、不断与自然互动,才能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真正走上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南华融媒 2023年4月26日)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