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人民网】“极度濒危”物种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大幅增加

文章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时间:2021-08-25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8月20日,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工作人员张天壁(左一)在监测一株近地移植的巧家五针松生长情况。闫科任摄 

  人民网巧家8月25日电 (李发兴)据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消息,通过多年努力,仅存于云南省巧家县的极小种群物种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得到大幅增加,灭绝风险大大降低。近日,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人员来到人工繁育移植点对巧家五针松的回归工作展开监测。

  据介绍,巧家五针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990年首次发现时,仅有34株野生植株,分布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一个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坳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全球100种最濒危物种之一,同时被国家和云南省列为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显示,巧家五针松种群数量过少,遗传多样性较低,在自然群落中竞争力较弱,加上分布范围狭窄,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自然灭绝风险极高。

  自1990年巧家五针松被发现以来,巧家县、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实施多个保护项目,通过野外种子采集、种子萌发实验、幼苗栽培等过程,实施近地移植、迁地移植,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抢救性保护。

  经过多年的努力,巧家五针松野生个体已全部编号,并进行了单株GPS定位,实现生长发育情况和植被群落长期监测。截至目前,累计实现人工繁育近7000株,保存幼苗幼树5000余株,其中繁育移植存活3000余株,分布于巧家、昆明、楚雄、大理等不同生境地,另有2000余株幼苗保存于苗圃。8月10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昆明植物园内发现巧家五针松首次结实,这标志着巧家五针松在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初步成功。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人员张天璧介绍,他们监测主要是对巧家五针松的树高、树冠、挂果率、胸径、基径等生长情况进行监测,通过两年一监测的数据来分析它的生长、健康状况,“经过这些年的监测数据,我们发现巧家五针松人工繁育移栽的存活率在70%左右。下一步,我们将在巧家县增加两个移植点,让巧家五针松的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确保这个物种不会消失。”

  (人民网 2021年8月25日)

  来源:http://yn.people.com.cn/n2/2021/0825/c378439-34882640-3.htm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