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都市时报一点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野生植物种子10285种,昆明这所植物种子库居亚洲第一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  |  发布时间:2020-12-07  |  作者:孙文洁,冯栗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12月3日,“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集中采访启程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植所”)举行。采访第一站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还将深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采访。 

 

每一粒种子,都寄托着未来的希望 

  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种子库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具有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区系关键、生态系统多样、生态景观美丽、生物种类丰富等特点。近年来,云南先后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云南省外来入侵生物名录(2019版)》等,为云南以及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启程仪式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植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介绍,十多年来,该所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对国家重要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植物DNA、动物细胞系、微生物菌株等各类种质资源两万三千五百四十六(23546)种,共二十四万八千五百九十三(248593)份/株/条。其中,野生植物种子10285种,共82746份,占中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35.2%。昆植所现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种子库,建成国际标准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保藏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代性。 

 

种质库里的种子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据介绍,2013年,我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被树立为典型,经验被全国借鉴。目前,全省已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设了14个保护小区(保护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物种达44个。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种群10万余株,回归3000多株,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等已开花,部分种类能正常结实。昆明植物园和丽江高山植物园收集保存70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300余种;丽江植物园保存高山、亚高山2000余种,其中原生种1000余种。 

  近年来,昆植所率先在全国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以及《云南省外来入侵生物名录(2019版)》等,为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为云南省以及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样性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昆植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主任蔡杰对即将于明年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寄予希望。他表示,这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希望借此机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攻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难题。  

  谈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时,蔡杰打了个比方:“就像我们每天吃的早餐,可以有很多种选择,面条、米线、玉米等,而不是每天重复的吃一种,这就是最简单的生物多样性。”蔡杰说,“在云南大家都喜欢吃辣椒,辣椒种类很多,它们颜色、个头、味道、烹饪方式都不同,这就是以辣椒为代表的遗传多样性。”  

  “就医药健康来说,中医药就是一个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来保障生命健康的方式,像青蒿素,它在非洲无挽救了多少的生命;在印度洋海啸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红树林有什么用,但是有红树林的和没有红树林的村子就是两个不同的结局。所以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下一个拯救人类的会是哪一种植物。”蔡杰说,“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与我们息息相关。”。  

  动物研究所:牵头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珊瑚礁、小丑鱼与海葵,他们的关系是什么?“珊瑚礁的白化让很多海葵死亡,小丑鱼也随着珊瑚礁的消失而消失。”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珊瑚礁物种育种实验室里,遗传学博士罗杰就小丑鱼表型分化以及珊瑚礁育种和修复之间的关系向记者进行了介绍。  

  据悉,从2016年开始,我国在印度尼西亚开展珊瑚礁保育工作,截至目前,在泰国达鲁岛、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龙目岛开展了多次珊瑚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普查工作。“在珊瑚礁修复方面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通过遗传育种实验寻找具有更强适应力的珊瑚个体或物种,再结合野外科考的结果,针对性的挑选珊瑚苗,并在指定修复点进行育苗和移栽修复工作。该项目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修复工作,第二阶段将引入环境DNA作为评估和监测手段,目前第二阶段工作以开始筹备。”罗杰介绍。 

 

珊瑚礁育种实验室 

  昆明动物所始建于1959年,直属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演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自建所以来,昆明动物所先后深入横断山脉、无量山、高黎贡山、青藏高原等开展系统的资源考察和区系分类研究,足迹几乎遍布云南的所有山脉和水系。1986年,昆明动物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199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保护生物学中心。在几代科学家的标本积累基础上,与云南省合作共建昆明动物博物馆,馆藏各类动物标本近90万号,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收藏量最为丰富的动物专题博物馆。  

  进入21世纪,昆明动物所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张亚平院士的带领下,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生物与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组建了一批前沿创新团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例如牵头组织我国生命条形码计划,使我国成为“iBOL[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国际重大计划”的四个中心节点之一等。  

  当前,昆明动物所以生物多样性数据中心为基础,积极筹建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昆明分部。并向世界“第三极”不断发起探索,牵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据需,该任务设置了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原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三个专题,将利用先进的科考技术与手段,通过网格和区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青藏高原空白、薄弱与关键区如喜马拉雅、亚洲水塔等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科考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地揭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为青藏高原生物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 

    (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2020年12月3日)

  来源:https://www.i-km.com.cn/art-180739.htm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