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春城晚报】平菇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地区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  |  发布时间:2020-06-19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18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7个平菇新种,并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平菇物种划分难题;平菇的祖先可能在始新世晚期(3900万年前)起源于东亚喜马拉雅山地区。

  平菇又称侧耳,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世界上四大栽培食用菌之一,是我国栽培食用菌的主要核心成员。这类真菌物种形态可塑性强,种间区分困难,种质资源多样性不明,直接影响到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

  研究发现,平菇物种复合群是一个自然的单系,共包括3个主要分支和多个亚分支,分支间与分支内的关系均得到了很好的解析;基于多基因谱系一致性系统发育种识别法,精准界定了该复合群20个系统发育种,首次发现7个新种,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物种划分难题。

  研究人员推测,该复合群的祖先可能在始新世晚期起源于东亚喜马拉雅山地区,其生长基质是松科、壳斗科等针叶林和阔叶林中腐木。此后,由于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晚始新世全球气候变冷而分化为两个主要分支,借助白令陆桥或经欧洲通过北大西洋陆桥传播至北美。中新世晚期全球气候进一步变冷变干和第四纪冰期生境片断化,加速了该复合群内的多样性分化。约在600万年前,在青藏高原和中亚这个巨大熔炉中,逐步进化出了适应干旱环境的亚支系,“平菇后裔”生长基质变成了荒漠中伞形科植物的残余。特别是在中亚广大地区,通过利用春季冰雪融化水分,“平菇后裔”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荒漠、半荒漠中的伞形科阿魏属、刺芹属等植物根茎残骸为营养基质,完成生长发育,达到繁衍目的。

  本报记者 杨质高 文

  通讯员 杨祝良 摄

  《春城晚报》(2020年6月19日 A10版)

  来源:http://ccwb.yunnan.cn/html/2020-06/19/content_1352714.htm?div=-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