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  发布时间:2019-09-02  |  作者:孙汉董,刘维民,岳连捷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6月初至8月底,中科院集中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期间,中科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主题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本报特设专版介绍主题教育期间的先进经验和一线科研人员心得体会。

  明思路、实计划,细任务、强措施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党委按照中央要求和院党组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对标要求、强化责任”,深入动员、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务实推进,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有力凝聚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自信和干劲。

  首先,力学所党委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化思想指引。一是所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研讨。在加强自学的基础上,成立所领导班子读书班,制订学习计划,已组织6期读书会,每期从《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等指定学习材料中精选内容,由一至两位所领导一章一节、一句一字地领读,班子成员随后对表对标,结合工作职责、结合所学所思所想,进行心得分享、交流研讨,促进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的制定、疑难问题的解决。二是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的作用,扩大受众面。请科研骨干党委委员作专题报告,例如所党委委员、高铁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杨国伟,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分析研究所、实验室以及个人对标要求的差距和不足,思考深刻、贴合实际,启迪了大家的思想。三是形成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热潮。组织职能管理部门六级及以上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研讨,成立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并组织专题学习,12个所属党支部也结合自身实际,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其次,力学所充分发挥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作用,树立实践标杆。为充分发挥建在力学所的中科院“人民科学家·强国奠基石”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的作用,弘扬传承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所党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党员同志到基地参观学习。目前,已有7个支部到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先进典型,重温初心使命,传承优良传统,激发担当精神。同时,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基地还接待来自院内外26家单位约800人次参观学习。

  另外,所党委把调查研究、检视问题与整改落实紧密结合,注重实际效果。党员所领导按照“选取一个问题、解剖一只麻雀、提出一个方案”的要求,分别明确了各自的调研选题,并纳入了具体任务列表。如所长秦伟以盘活存量资金、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为课题,分别在5个实验室和1个中心召开座谈会,了解实验室现状和科研人员需求,共同商讨改进的建议措施。深入调研为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奠定了坚实基础。所领导班子于7月16日召开问题检视会,梳理确认了科研经费管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的12项问题清单,并认真研究明确了26项整改措施。同时,党员所领导对照党章党规,深刻检视自身差距,分别形成了问题清单。如党委书记刘桂菊检视反思了理论学习、基层党建等5个方面的9项问题,并明确了13条整改措施。下一步,所党委将对照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加强党的领导 建设“上光尖刀连”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 

  在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党委根据党中央、中科院党组关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要求,深刻检视研究所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努力解决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两张皮”问题,把所党委和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助力实现“科技强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全面检视党建组织力方面的不足。在本次主题教育中,上海光机所专门进行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上海光机所党建工作的质效”的课题调研,党委书记为调研组牵头人。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讨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关于提升组织力相关文件精神,对标上级要求,深入剖析、自我检视研究所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调研组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和听取意见建议。此外,还针对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对标先进,用数据分析检视自身短板。

  其次,创建科研攻关“上光尖刀连”,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工作。上海光机所党委高度重视党建与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于近期启动了创建科研攻关“上光尖刀连”活动,结合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和2019年具有节点性的国家重大科研工程或型号任务,先后在相关党支部创建了“北斗导航任务攻关尖刀连”“重大专项供货攻关尖刀连”“超强超短激光项目攻关尖刀连”等三个连队。“上光尖刀连”是上海光机所党委落实中科院上海分院“支部建在实验室”党建品牌活动的有力实践,旨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参与攻关的每一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和组织起全体参研团队,为重大科研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三,多管齐下,全面加强上海光机所党建工作的质效,针对专项整治方案中与提升组织力相关的五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具体包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并开展研讨,提高对标意识;党员所领导上党课,联系上海光机所实际,与实现“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和国家科技创新重要部署进行对标。进一步完善所党委在“三重一大”决策中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通过建立先进典型的荣誉表彰制度、开展“身边人、身边事”挖掘报道、筹建所史馆等措施,以党建全面提升全所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正视研究所在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上的不足,采取成立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等措施。成立“上海光机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所党委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崇尚科技报国 矢志创新为民 

  ■孙汉董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为科技界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我们应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推进“一三五”特色研究所科技发展规划、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项成果的产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1962年,我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有幸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工作,转瞬来所已57年。回顾研究所81年的发展历史,老一辈植物学家胡先骕等与云南省合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蔡希陶等领导昆明工作站,吴征镒、蔡希陶等创建昆明植物所,他们的历史功绩、治学风范、崇高品德我们应永远铭记心间。只有继续秉承老一辈科学家“扎根边疆、献身科学、艰苦创业、协力创新”的优良传统,牢记科技报国的使命,勇于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创造更多辉煌。

  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西部和云南植物资源,推动植物学科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研究所的初心和使命。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不忘使命、奋勇向前,是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云南和我国西部植物资源,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的两万余种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是我们的优势。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奋发努力的探索,已有了相当的建树。但由于过去研究平台和条件所限,在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上,尤其是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及其生物功能的认识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发掘、探索。

  当今是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多种组学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大大加速了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信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各自从事的专业领域中,不仅要在所内和本学科内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探索深层次的问题,才能追根溯源地把“科学故事”逐步讲好、讲清楚,推动植物学科方方面面向前发展。同时,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不管任何时候,始终不能忘了我所的研究战略目标与方向任务,始终不能忘了我们的专业是什么,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世界上没有万能的科学家,一个人要在科学上留下点印迹,必须穷一辈子之功,任何“投机取巧”、走捷径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研究所的发展取决于在各个层面上有没有能担当的人才。在各个学科中如何培养一个个有特色的、能“战斗”的研究团组,除了他们自身的奋发努力之外,与研究所和实验室的关注、支持与培育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当政者”应承担的责任。各个团组好了,研究室才能好,研究所才能立得住、站得稳,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才不怕“日子”过不下去。

  研究组要兴旺、有特色,就要有好的理念。领班人的德行极其重要,“能力有大小,人品更重要”。有了方向、目标和任务,领班人要有胸怀,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想问题、找问题、解决问题?只要付出了,就会有产出、有收获。

  令人欣慰的是,昆明植物所在一些学科领域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只要我们紧紧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努力、团结奋斗,昆明植物所必将成为学术氛围风清气正、人人爱所、和谐团结、欣欣向荣、出人才出成果的研究所;必将有更多的研究领域从跟跑走向并跑和领跑,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为孙汉董7月12日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作党课报告,本报略有删节) 

  建设润滑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体会 

  ■刘维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党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促进和推动中国各项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经常思考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守初心、担使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保证,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创新。创新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是国家发展的形势所迫,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工程中贡献应有的科技力量。

  回顾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学科的发展,正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工作者责任与担当的鲜活事例。

  1958年,为满足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需求及“两弹一星”对特殊润滑的需求,润滑材料研究室由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迁到兰州,开展特种润滑油和润滑脂的研究。1960年,在我国润滑学科奠基人之一陈绍澧先生的领导和党鸿辛先生的协助下,“摩擦、磨损与润滑研究室”开始了固体润滑研究,先后发展了多种固体润滑材料和一系列特种润滑油脂,解决了航天、航空等多项国家重大、重点工程的特殊润滑材料与技术问题。

  到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室确立了以材料表面摩擦化学为基础、以高技术应用为出口的学科定位。为解决我国航天、航空等国家高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关键润滑材料与技术问题,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科学院于1987年批准成立了“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又批准建立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于空天与海洋技术、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装备制造等国家重大专项,并有力支撑了交通运输、能源动力、钢铁冶金和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发展。

  回顾老一辈科学家走过的路,他们从海滨大连来到甘肃兰州,在这里默默坚守、薪火相传,开创并发展了我国的固体润滑事业,为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奋斗了60年,助力实现中国梦。

  展望未来,科技工作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中国科技发展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这样的大好发展前景,我们润滑科技工作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材料摩擦磨损润滑研究技术平台,打造并保持一支拥有强大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的润滑材料与技术研究队伍,进一步树立“国家需求与学术追求相统一”的价值观和“敏学致用、求真务实、创新奉献”的文化理念,面向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润滑材料技术难题,解决航天航空、装备制造等关键运动动力系统的润滑材料技术问题,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岳连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到底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应该是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

  近日我学习了党支部在微信群分享的文章《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在成长的年纪选择混日子》,读来觉得这篇文章不单是针对年轻人。无论是在哪个人生阶段都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高中及大学阶段也怀有科技报国、治愈我国航空“心脏病”的理想,但研究生阶段之后缺少深度的思考,只是中规中矩完成了论文,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前几年也惯性地过着舒适轻松的生活,年纪渐长后才开始真正“用心”于科研。

  但是,从一个低的起点再次攀登的路是艰难的,我在从早到晚不停歇的忙碌中深刻体会到,青年时代奠定了一生的基础,错过之后弥补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且很可能限定了你的高度。

  今年,曾被戏称为“养老院”的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大量裁员,在外部竞争压力下,中国研发中心某些技术不再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需求;国内高校目前也纷纷采用了“非升即走”优中选优的政策,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中科院力学所不会是年轻人的养老院。面临竞争的大环境,停止成长的人的抗风险能力可想而知。所以,个人需要不断成长,这样团队才能成长,单位才能成长。

  那么,该如何努力?努力肯定是与有效工作时间密切相关的,我认识几个“杰青”,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以实验室为家(当然我不主张损耗身体的工作方式)。更高层面上,我认为努力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责任感,通俗讲不是“一推一动”。在此基础上,要制定个人的目标,借用电影《银河补习班》的一句话,“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对于我们来说,箭靶子要围绕团队的“核心方向”,这是个人业绩体现以及团队团结奋斗的关键。

  为了让大家饱含热情地奋斗,研究所、实验室如果能营造好的平台,将会事半功倍。例如评价机制不“四唯”,但也不要全盘否定其中的合理评价标准,从而为年轻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铺就一条努力能够达到目标的攀登通道。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驱动力,大到国家,小到实验室,都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人才危机、成果危机,在突破困局的征途中,中青代的努力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陈欢欢编辑整理) 

  《中国科学报》(2019年9月2日 第4版 综合)

  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9/349212.shtm?id=34921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