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新华社昆明7月28日电(记者赵珮然)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的一个科研团队近日成功解析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全基因组。论文日前发表在生物期刊《GigaScience》上,为槭树科植物中全球首例全基因组解析,将为这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下一步的保护和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马永鹏博士介绍,漾濞槭原产于云南大理苍山西面的漾濞山谷,隶属于槭树科的枫属植物,该属植物在产糖、用材和观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漾濞槭刚被发现时野外成年个体仅5株,其受威胁等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价为极危,被列入云南省20个优先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2016年经野外调查发现6个漾濞槭的野外新居群,共400余株,但均位于保护区外,人为干扰严重。 马永鹏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针对漾濞槭已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工作,并人工扩繁数万株漾濞槭种苗,用于后续的种群回归与复壮。目前已经明确了其野外种群数量、传粉生物学与种子散布特征,物种的遗传样性与种群结构。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成本的降低,使得从全基因组层面通过揭示物种的种群历史动态、长期的适应性演化与短期、近期的快速环境适应等特征,深度解析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濒危机制成为可能。 研究发现,漾濞槭染色体中保留了大量祖先染色体成分。鉴于漾濞槭高质量的全基因组信息以及染色体进化特征,其地位可以替代葡萄成为无患子目染色体进化分析最重要的参考基因组。 (新华社 2019年7月28日) 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07/28/c_1124808281.htm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