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昆明日报】《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公布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  发布时间:2019-06-05  |  作者:张捷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本报讯 记者张捷摄影报道 结合5月下旬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以下简称《名录》),其中显示,有33种动植物被列为Ⅰ级恶性入侵类。

  说起外来入侵物种,我们并不陌生。常见的紫茎泽兰、福寿螺,都是人们熟悉的入侵物种。从科学定义上看,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在当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者生活造成明显损害或者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最近,联合国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1970年以来每个国家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增加了约70%,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过去50年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五大因素之一,而被关注、重视和防治程度又往往低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高原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为不同生境需求的动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云南边境线长,边境地区人类活动频繁,使云南成为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重灾区”。据2018年的《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记载,云南有外来入侵植物300余种。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一批至第四批),云南已查明有入侵物种49种,占名单总数(71种)的69%。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是,仍存在调查不充分,数据不全、不准确等问题。为系统评估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及其危害,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参照国家的评估方法,通过现有资料和数据的整理整合,补充近年来的野外调查结果,建立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通过综合分析和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整理和编制形成《名录》。《名录》收录了境内发现的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类群的外来入侵物种441种4变种(植物321种4变种、动物120种)。并对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进行评述,如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对农林渔牧业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景观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并提出相应防控方法及潜在的应用建议。

  本次发布的《名录》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准确、最权威地反映云南外来入侵物种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宣传和教育、监测及预警、研究与防治等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加强我省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链接

  入侵物种的5个种类

  入侵物种可划分为恶性入侵类、严重入侵类、局部入侵类、一般入侵类和有待观察类5类。

  Ⅰ级恶性入侵类:指在省级层面上已经对经济和生态效益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有33种(植物31种,动物2种),如: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肿柄菊、凤眼蓝(水葫芦)、褐云玛瑙螺、小管福寿螺;

  Ⅱ级严重入侵类:指在省级层面上对经济和生态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与影响,有82种(植物42种,动物40种),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贪夜蛾、红火蚁、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大银鱼、牛蛙、红耳龟;

  Ⅲ级局部入侵类:指没有造成省级层面上大规模危害,有99种2变种(植物48种2变种,动物51种),如:山扁豆、牛茄子、马铃薯块茎蛾、米扁虫、莫桑比克罗非鱼龟;

  Ⅳ级一般入侵类:指生物学特性已经确定其危害性不明显,并且难以形成新的发展趋势的入侵生物,有68种(植物57种,动物11种),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莲、苦苣菜、万寿菊、咖啡豆象;

  Ⅴ级有待观察类:指目前没有达到入侵的级别,尚处于归化状态,或了解不详细而目前无法确定未来发展趋势的物种,有159种2变种(植物143种2变种,动物16种),如:荞麦、合欢草、凤仙花、蓝桉、灰喜鹊、麝鼠。

  《昆明日报》(2019年6月5日 T03版)

  来源:http://daily.clzg.cn/html/2019-06/05/content_115046.htm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