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昆明日报】藏在昆明地下6米的种子“诺亚方舟”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  发布时间:2019-05-10  |  作者:刘凯达,罗昆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里,目前收集保藏着8万多份野生植物种子。 

 

  种子亚克力柱。 

 

  对采集的种子进行签收登记。 

 

X光检测种子情况。

 

各种野生植物种子展品。

 

用显微镜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在-20℃的冷库里保存种子。

  超过万种的野生植物种子静静地“沉睡”在地下6米的“诺亚方舟”里,如果某种植物在野外灭绝了,这些“沉睡”的种子将被重新“激活”,恢复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这个种子“诺亚方舟”就是位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我国已故植物学家钟扬教授曾说过:“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如果我们能够获得种子,这些种子可以为我们提供水果,可以为我们提供花卉。更重要的是,还能为我们提供粮食,甚至提供医药。这就是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所在。”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其选址在昆明,就是因为云南具有中国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有高等植物16000多种,约占全国的50%,在云南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国家种质资源的安全十分必要。

  2009年11月底,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后,就被认为是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截至2018年底,这里共收集保藏野生植物种子10048种、80105份,保藏总数占中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1/3,是全球第二个种子保存超过万种的种质资源保存设施。

  走进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透明的培养皿中生长着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有的刚冒出嫩芽,有的已长出了绿叶。种子管理员李涟漪介绍,这是正在做的种子萌发实验,目的是检查、研究每一份种子发芽的比例,以此确定保存于冷库里种子的活力。

  为了保证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同一种植物,研究人员要在不同的生长地点进行采集,每一个点作一份保存。一般要求每种植物要采集保存10000粒种子,最少2500粒。对于一些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最低要求采集500粒。在此过程中,优先采集珍稀濒危种、特有种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种子。

  种子采集回来先进行登记,把所有的信息录入电脑,为采集的种子建立起一个资料库。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种子进行初步干燥、清理、饱满率检测和计数。再经过一次干燥后,种子最终进入零下20℃的地下冷库保藏。

  种子在入库时会分成两份:优先保证基础库的要求,然后其余一部分放在活动库里。活动库是用来做萌发实验、分发给全球各地科研人员做研究;基础库则是作永久备份保存。种子入库要优先保证基础库的量,根据每一份种子大概要使用多少年,估算出要做多少次种子萌发实验,随即把相应数量的种子放在活动库里,需要时从活动库取,基础库的则一直保存着。

  《昆明日报》(2019年5月9日 A07版) 

  来源:http://daily.clzg.cn/html/2019-05/09/content_112414.htm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