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掌上春城讯 5月19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将举行主题为“植物的光影世界”的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市民均需通过网上报名,填写相关信息,通过审核后领取导航图,免费进入昆明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中科院在全国布局的五家植物学科研机构之一,以“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为所训,旨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造福于民。其办所方针为:“立足中国西南,辐射东南亚和喜马拉雅,在植物学、植物化学及植物资源发掘、利用与保育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自2004年5月举办首届公众科学日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每年5月中旬的周末会面向社会开放一天,旨在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大众、拉近公众和科学的距离。 昆明植物所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参与活动的上限人数为5000人,因此,各类指定活动根据活动设置采取线上预约、现场预约、邮件预约等不同形式进行报名,感兴趣的市民可通过电话0871-65223009咨询。 19日,市民在活动签到处凭借网上报名信息领取“导航图”,如果是以集体形式报名,根据实际到场人数发放“导航图”。“导航图”旨在提供直观和趣味的导航方式引导公众体验公众日相关活动,并在参观过程中收集相应数量的印章,集齐一定数量的印章即可兑换相应的小礼品(礼品有限,送完为止)。 互动体验类活动一:明星植物mini讲堂 漾濞槭 华盖木 地涌金莲 大百部 昆明植物园保育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它们被植物学家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扬子鳄或者白鳍豚……野外已难觅踪迹。在公众科学日当天,科普工作者将带领公众近距离感受它们的存在,聆听它们的科学故事,了解它们不平凡的生命,与科学家们一起携手保护绿水青山。 mini讲堂开讲方式: mini讲堂共有4个明星植物:漾濞槭、大百部、地涌金莲、华盖木。游客需在植物园中自行找寻,找到后可获得导航图盖章; mini讲堂开讲时间:每场约10-20分钟 漾濞槭和地涌金莲的开讲场次为:10:00;11:00;13:00;14:00;15:00 大百部和华盖木的开讲场次为:10:30;11:30;13:30;14:30;15:30 mini讲堂互动方式: 1、凡参与定点讲堂的游客,可获得参与纪念品一份; 2、参与mini讲堂知识问答的游客,按答题正确率,可获得相应奖品。 3、报名方式:根据开讲时间自行前往相关活动地点参加。 互动体验类活动二:植物手工皂DIY 植物天然皂基,搭配植物香油、香料、色素,薰衣草香、柠檬香,迷迭香、甜橙、葡萄柚、紫罗兰等,哪种是你的最爱?经过魔术般的调和制作过程体验,舒爽夏日,DIY自己专属的各种花卉造型的手工皂,就是这么任性的体验。 互动体验类活动三:颜色——绚烂多彩的植物外衣 通过化学实验让公众了解各种条件的变化对植物颜色的影响。活动旨在充满乐趣的实验中让参与者关注生活中的植物化学,让有兴趣的年轻人产生对科学的无尽遐想。 实验室内景 活动地点: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华立楼A栋207室) 参加人数:全天2批次,每批次10人左右,青年学生最佳。 活动时间:上午:9:00-12:00(第一批次)下午:13:30-16:30(第二批次) 参与人员要求(必须能全程参与的): (1)初中三年级以上、高中三年级以下的在读青年学生 (2)大学一年级——三年级学生 报名方式: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897125910@qq.com 互动体验类活动四:显微镜下观察会发光的转基因植物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将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晶果冻水母”( Aequorea victoria)并经过优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入了植物分子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型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十字花科),在荧光显微镜下,亲身体验这些转基因拟南芥植物中发出的奇妙荧光。 荧光显微镜下的拟南芥 活动地点: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楼一楼 活动时间:上午10:00-10:45,10:45-11:15 下午2:00-2:45,2:45-3:15 参加人数:一共四场,每场次限10人。 参加人员要求:高中一年级学生及以上人员方可预约报名参加。 报名方式:选定需要参加场次,识别二维码报名参加。 互动体验类活动五:探寻宫崎骏动漫里的植物世界 从孩童时候起,宫崎骏的动画就一直陪着我们成长。他的作品可以跨越年龄的限制,让我们沉浸在她所创造的时空中,感受自然美好的画面,细腻温暖的情感,给我们打开了许许多多新鲜的视角。想要知道宫崎骏动画里面那些关于植物的,那就快来加入昆明植物所的探寻宫崎骏动漫里的植物世界活动中吧。 活动地点:昆植标本馆会议室 讲堂时间:上午:09:00-10:00; 11:00-12:00 下午:13:30-14:30; 15:00-16:00 参加人数:一共四场,每场次限40人。 活动互动形式:现场竞猜活动 报名方式:选定需要参加场次,识别二维码报名参加。 参观讲解类 参观讲解类活动一:奇异植物大搜罗(地点:奇异植物馆) 猪笼草、捕蝇草、瓶儿草、茅膏菜,我们的植物可不是吃素的,个个身怀绝技专吃小昆虫,不信你来我们的“奇异植物馆”见识见识。 捕蝇草 猪笼草 瓶儿草 预约报名方式: 预约地点:扶荔宫主题温室大门科普咨询服务窗口处,提前现场预约; 预约时间:上午场预约时间9:00,下午场预约时间11:00; 免费讲解场次:10:30;11:30;13:45;15:45。 形式和流程: 1、采取现场预约的方式进行报名,每场最多带领20人(包括小孩),进入奇异植物馆参观; 2、现场报名首先需参与者填写报名表登记(包括姓名、参观人数和联系方式);届时工作人员会发一个报名序号给报名人,上面会标注具体的参观时间,报名者凭借此纸条参与对应时间段的讲解场次。 3.、参观注意事项:每人报名人数不得超过三人(包括小孩),参观场馆内部时禁止拍照。 参观讲解类活动二:奇异种子等你来!(地点:种子博物馆) 猪腰豆、猪屎豆、鹰嘴豆、山羊豆、木蝴蝶,形态各异的果实和种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植物做不到的,不信你来我们的:种子博物馆”见识见识。 参观时间:09:00-15:00 网上报名成功后,自行安排时间前往参观。 参观讲解类活动三:了解不一样的研究所历史(地点:昆明植物研究所所史馆、植物科普馆)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于1938年,前身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由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与云南省教育厅合作创办,以“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为所训。1959年正式更为现名。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温故而知新,观往而知来。昆明植物所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特别是植物王国近现代植物学、植物化学、植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等领域稳步向前发展的历史见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史馆筹建于2016年8月,2018年7月24日正式开馆。所史馆馆内面积550平方米,以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从云南近代植物学研究史入手,通过历史沿革、学科建设、蔡希陶和吴征镒专馆、科研队伍、野外科考、合作与交流、党群工作、文化生活及科学传播、今日昆植、辉煌昆植等十一个版块,全面展示昆明植物所八十年来“扎根边疆、献身科学、艰苦创业、协力创新”的风雨历程、光辉成就和文化传承。公众日当天所史馆及植物科普馆将对外免费开放,自行安排时间前往参观。 参观地点:所史馆、植物科普馆 参观时间:09:00-15:30 参加形式:网上报名成功后,自行安排时间前往参观。 互动展示讲解类 互动展示讲解类活动一:植物科学画系列展示 植物科学画是一门伴随着本草学、植物分类学发展起来的插画艺术。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植物科学画是人们识别植物的最方便和直观的媒介,对于植物学,特别是植物分类学的早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如今,植物科学画在植物科学上的作用式微,仅在植物志书、图鉴或是分类学期刊中有所保留,作为对植物形态文字描述的辅助。但与此同时,植物科学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科学性和艺术性上的融合使其具有强烈的自然表现力,也留给了画家充分的发挥创作空间。我们将以展板的形式向公众展示部分植物科学画。自行安排时间前往参观。 活动当天将有植物画(打印版)免费发放,加盖标本馆馆章。上午分发50份,下午50份,共计准备100份。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活动地点:植物标本馆前 参观时间:09:00-15:30 参加形式:网上报名成功后,自行安排时间前往参观。 互动展示讲解类活动二:“超越肉眼”图片展 人类是视觉动物,通过眼睛捕捉大量信息。但人类的感官终究有界,限制了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借助各种科学成像技术,我们看到更多的色彩(紫外和红外摄影),洞察事物的内部(X光摄影),审视细微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并感受环境的温度(红外热成像)。这些科学图像不仅拓展我们对植物世界的认识,还带有强烈的艺术美感。 参观地点:行政楼三楼报告厅 参观时间:09:00-15:30 参加形式:网上报名成功后,自行安排时间前往参观。 互动展示讲解类活动三: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小型消防站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昆明市盘龙区公安消防大队于2018年9月联合共建消防站。为保证昆明植物所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的顺利进行,同时针对近期昆明地区高温、干燥的天气情况,将与盘龙区消防大队共同联合执勤,由盘龙区消防大队-昆明植物所小型消防站派出一个战斗班的人员与消防车辆驻守当天活动现场。 活动当天感兴趣的公众还可以实地参观小型消防站,了解消防员战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消防战士还将针对消防知识进行互动展示和讲解。 参观地点:昆明植物所一号门停车场小型消防站 参观时间:09:00-15:00 参加形式:网上报名成功后,自行安排时间前往参观。 (掌上春城 2019年5月7日) 来源:http://www.kmzscc.com//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detailnews?news_id=183211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