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央广网】《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发布(2018版)》发布

文章来源:央广网  |  发布时间:2018-05-22  |  作者:李健飞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央广网昆明5月22日消息(记者李健飞)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今年的主题是 “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经省政府新闻办同意,2018年5月22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正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在履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 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中国乃至全球占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各州(市)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还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杨善洲绿化基金会、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等,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5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政策完善、规划计划制定、保护体系建设、生态系统和物种恢复、科学研究、持续利用、执法监管、合作交流、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正文强调,云南地处北半球低纬度高原地带,境内高山耸立,峡谷深切,地势险峻,江河纵横,高原湖泊星罗棋布,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各类群生物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过去两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省级名录—《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基本摸清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的家底和濒危状况,也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云南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现状如何?是否也称得上“生态系统王国”?为此,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评估工作。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本次评估在《云南植被》《云南森林》的基础上,以云南省分布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现有资料和数据的整理整合,补充近年来的野外调查结果,建立了云南省生态系统多样性数据库;采用综合分析和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整理形成了《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年)》。《名录》收录了从热带到高山冰缘荒漠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共计14个植被型,38个植被亚型,474个群系。

  孙航介绍,该《名录》将过去草甸生态系统中,分布于高海拔雪线附近的高山流石滩疏生草甸、高山冰原带和一些裸岩区域的生态系统作为高山荒漠生态系统处理,共有17个群系。同时,整合沼泽化草甸和水生植被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共计2个植被亚型和71个群系。

  孙航强调,《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是迄今为止最准确、最系统、最权威反映云南省生态系统多样性基本信息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研究表明:云南是全国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省份!

  高正文指出,该《名录》有以下方面的亮点:一是全国第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生态系统研究成果,也是全国第一个公开发布的生态系统名录,具有宝贵的创新性。二是进一步丰富了云南的自然植被类型,与《云南植被》相比,新增了2个植被型(季节性湿润林和荒漠)和5个植被亚型;与《云南植被》和《云南森林》相比,共新增200余个群系。三是对有关成果作了修正和补充,删除了《云南植被》中的“湿润雨林”亚型,同时对热带季雨林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订正。四是整合了沼泽化草甸和水生植被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五是还评估分析了每一类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受威胁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这为今后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护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正文强调,云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是系统空间分布一般都很小,并且在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形成高度特化和变化幅度很小的系统组成和结构,抗干扰能力较弱,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然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本次评估反映出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和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也面临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林面积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橡胶林和桉树林等人工经济林面积扩大、石漠化问题严重、过度放牧造成草甸退化、外来物种入侵、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和矿产资源开发、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对此,必须区别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是对于集中连片而又具有全球或全国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或组成成份极为复杂、物种十分丰富的生态系统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对面积较小的可建立保护小区等方式来保护。二是对斑块化、破碎化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类型要打通关键环节,连通生态廊道。三是对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或原始天然林要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四是对生态功能退化明显的生态系统要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逐步开展生态修复。

  高正文最后强调,云南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保护优先,持续利用。把思想统一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上来。坚持保护优先,着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施生态系统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自然保护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统筹治理,系统修复。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大力开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三是严格法治,加强监管。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源头预防、过程严管和后果严惩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健全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坚决落实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生物多样性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坚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好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环境保护厅有关职能处室的负责同志和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有关专家就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据了解,为纪念“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除新闻发布会外,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还组织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

  (央广网 2018年5月22日)

  来源:http://www.cnr.cn/yn/ttyn/20180522/t20180522_524242802.shtm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