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春城晚报】这是种很特别的缘分!被气味吸引,胡蜂帮这种植物传播种子~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  |  发布时间:2018-05-08  |  作者:杨质高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最新研究发现,胡蜂被大百部种子散发的气味吸引,从而扮演种子长距离传播的角色。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种子的传播策略有风传播、水传播、自身重力或弹力传播、哺乳动物传播、鸟传播、蚂蚁传播等。目前,对鸟和哺乳动物传播种子的研究开展得较为深入,但对无脊椎动物在植物种子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则研究较少。因此,一些由无脊椎动物完成的、不同寻常的种子传播策略总会激起公众对动植物共生关系的好奇,比如蛞蝓传播、无刺蜂传播、蟑螂传播、无翅大蝗传播、果实模拟粪球吸引蜣螂传播种子等。探索这些不常见的种子传播策略有利于人们真实地了解复杂的动植物互惠关系。 

 

  胡蜂传播,即种子被胡蜂科昆虫进行传播,是蚁播植物中罕见的种子传播类型,目前仅在3个被子植物科中被发现,如龄草属的种类、沉香属的种类等。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的陈高研究组在进行百部属植物调查时发现,大百部蒴果内的传播体在其自然生境及植物园人工栽培条件下均会被胡蜂取食和传播。胡蜂取食大百部传播体的过程非常像它们猎食昆虫时的行为:觅食的胡蜂呈之字形的飞行轨迹靠近大百部的传播体,当接近到离传播体约10cm时胡蜂会猛扑过去,仿佛正在捕食猎物。当胡蜂花几分钟咬掉携带油质体的种子后,它会飞行一定距离,找到适合的地点对传播体进行加工。胡蜂搓揉大百部传播体,咬掉大部分油质体后,丢弃的种子落到地面上会被觅食的蚂蚁进行第二次传播。 

 

  陈高研究组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汪正威博士、文平博士及华中师范大学的艾辉博士合作,通过野外调查、化学分析、触角电位测定、胡蜂触角上的蛋白受体确定及系列的行为实验,解析了大百部种子被胡蜂传播的机制。研究揭示,胡蜂在大百部种子传播过程中扮演长距离传播的角色;大百部油质体在模拟昆虫血淋巴的同时,释放的嗅觉线索是维持胡蜂和大百部传播体关系的重要信号;胡蜂和蚂蚁协作传播大百部种子的行为可以用来解释该物种目前的分布格局。 

 

  这项研究日前在线发表在植物学领域主流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春城晚报客户端 2018年5月7日)

  来源:https://337.ccwb.cn/wxpage/main/detail.html?share_id=20180508085136ZVML0Y&cw_id=201805071547124XM2ZI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