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人民日报】孙汉董的本草人生(知识分子风采·走进自然)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  发布时间:2018-02-26  |  作者:杨文明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实验室就在办公室对面,办公室离家步行只要两三分钟,只要不出差,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班雷打不动。这就是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汉董(上图,普诺·白玛丹增摄)的生活。

  植物中有哪些天然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什么作用,是孙汉董带领的植物化学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谈起自己多年的研究经历,他说,“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

  学化学出身,却研究了50多年植物

  虽然研究了50多年植物,但孙汉董本科念的是有机化学。

  孙汉董的求学路不算平坦。第一次离开老家云南保山时,他揣着10元钱,独自坐了4天车才到达云南大学。因为没有路费,大学四年他都没回过保山。

  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孙汉董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准备去北京工作。然而,在有机化学老师竭力推荐下,他被临时调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启了自己与植物化学半个多世纪的缘分。

  1980年,年过40岁的孙汉董远赴日本,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化学。“那时候日本对香茶菜属的研究已经有了20多年的积淀,不管是技术设备,还是研究水平和方法,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两年后,孙汉董回国,与国内外同行一道合作研究。

  1986年开始,日本的导师再三邀请孙汉董前往日本读博,但孙汉董手头尚有不少课题,未能成行。1988年,年近50岁的孙汉董终于成行。靠着深厚的研究积淀,不到一年他便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

  孙汉董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后,导师曾劝他留在日本并许以优厚待遇,但他毫不犹豫决定回来,“人家国家再好,也是人家的。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家庭在中国,祖国养育了我,我必须回来”。

  发现冬凌草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五味子化合物应用价值

  上世纪,河南林州一带食道癌高发,当地百姓用一种名叫“冬凌草”的草药泡水喝,对于治疗食道癌、贲门癌以及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有一定疗效。1975年,河南冬凌草协作组找到孙汉董,开始合作研究冬凌草。半年后,孙汉董和同事们发现了冬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目前,以孙汉董的基础研究为依托开发的冬凌草药物,年销售额高达四五亿元。

  从1975年开始研究冬凌草素,到发现更为有效的毛萼乙素,孙汉董团队研究香茶菜属已经43年。由于香茶菜属植物分布广泛,从海拔几百米到4300米范围内,都留下了孙汉董团队探索的足迹。

  “全世界一共研究了79种香茶菜属植物,我们研究组就研究了67种。全世界从该属植物中共发现了1200多种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中有900多种是我们发现的。在香茶菜属植物化学这个小领域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世界研究中心。”孙汉董说。

  上世纪末,孙汉董团队开始了对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在传统中药中运用极为广泛,但过去因条件所限,对其有效成分所知也有限。”五味子科植物在我国一共有30多个种,孙汉董研究团队已经系统研究了24个种,发现了500多种新化合物,特别是发现了结构新颖的五味子降三萜类化合物,为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对五味子化合物的应用价值,孙汉董说:“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了五味子活性化合物的一种衍生物具有强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并且活性强、毒性低、易工业化生产,目前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下,正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

  科研要讲求创新,更要讲究系统性

  孙汉董说:“两千多年的传统中草药使用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源头。我国传统中草药12000多种,常见的有三四百种,如果能把这三四百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功效深入研究出来,将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多大改变?”

  “总体说来,我国的植物化学发展水平在过去是仰视人家,现在可以说是平视了。在一些方面,我们甚至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孙汉董介绍,不管是从研究条件还是研究水平上看,目前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化学研究团队已经位于国际第一方阵。

  实际上,由于植物药物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部分西方国家近年来科研投入开始下降,孙汉董团队的研究更具有了世界意义。

  几十年如一日,孙汉董团队始终咬定一两个科属植物进行系统研究。他说,做研究不能浮躁,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讲求创新,更要讲究系统性,这样才能深入,才能不断有所发现。

  73岁以前,孙汉董还会带团队前往云南迪庆采集香茶菜属植物。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孙汉董很难再到野外。不过只要不出差,他仍然每天到实验室。

  对于研究团队,孙汉董在工作时间上极少提要求,也极少对团队成员发火,说起话来也是不紧不慢,然而团队成员却非常自觉。他说,“我们这个行当是动手科学,不能单纯按照八小时来计算上下班,需要全身心投入。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8年2月26日)

  来源:http://app.peopleapp.com/Api/600/DetailApi/shareArticle?type=0&article_id=102078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