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春城晚报】云南6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  |  发布时间:2018-01-11  |  作者:杨质高,李思家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厄尔·沃德·普拉默和张首晟等7人。云南省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80后”科学家——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凭借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83岁的王泽山继摘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之后,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89岁的侯云德,则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奠基人。

  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的特点,获奖成果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方案”,向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预报及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成果显著,为打造绿水青山提供科技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获奖项目中,中西部地区呈现新亮点,3个创新团队中有2个扎根于西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也进一步凸显,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占81.6%,为近5年最高。

  获奖的云南6个项目

  1

  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这是2017年以云南方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科技奖唯一获奖项目,也是朱有勇院士团队第二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奖。该项目历时10余年从栽培角度探索了作物多样性解决难题的新途径,回答了该途径“能否控制病虫害、主要机理和推广应用”3个关键问题,大面积应用1.37亿亩,减少农药用量53.9%以上,农民增产粮食113.5亿公斤,增收节支164.4亿元,成为国际上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范例。

  2

  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

  参与完成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该项目针对制约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首要技术瓶颈菌种问题,突破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和高效育种两大技术瓶颈,创建了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和数据库,建立了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了一批广适性新品种。研究成果全面支撑了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我国食用菌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菌种质量的提高,在19省(市、区)推广应用,2014~2016年累计新增利润129.45亿元。

  3

  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参与完成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该项目突破了定量难、变异大等农田面源污染检测技术瓶颈,首创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检测平台。

  4

  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

  参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提出了中药三七全产业链研发与综合利用的原创思维,创建了以药效机制支撑临床定位为核心、优质药材与先进制造技术为保障、功效导向质控标准为依托、新药创制为动力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应用模式,对三七临床现代应用给予全新的阐释。

  5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

  参与完成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6

  艾滋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产品的评价关键技术建立与推广应用

  参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本报记者 杨质高 李思家

  《春城晚报》(2018年1月9日 第A02版)

  来源:http://ccwb.yunnan.cn/html/2018-01/09/content_1197556.htm?div=-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