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left
科学普及
科普文章

缅甸传统医药与民族植物学

文章来源: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8-05-30  |  作者:张宇,杨雪飞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佛教的深刻影响 

  传统医药是缅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把传统医学定义为:利用基于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物、精神疗法、肢体疗法,与实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来治疗、诊断和防止疾病或者维持健康的医学。据缅甸出土的古碑文记载,缅甸的传统医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缅甸传统医学的形成主要受佛教、习俗、社会价值、本土资源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并传承至今,已经成为缅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缅甸传统医学的主干是佛教医学,起源于古老的阿育吠陀医学,在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去除了阿育吠陀中的印度教内容,以缅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经过长期的本土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疗法经验和理论。缅甸佛教医学的主要理论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缘起法则。南传佛教经典《阿含经》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就是说,疾病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疾病本身是一系列障碍产生的,不同的障碍会产生相应的疾病。只有从根本上去除疾病的障碍,才能得到治疗。因此治疗疾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找到其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消除疾病。 

  四大”“五蕴平衡理论。四大理论来自于阿育吠陀医学,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四大元素构成。四大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为坚、水为湿、火为暖、风为动,四大元素运转使得生命有了活力。当构成人体的四大元素保持平衡运转时,就是健康的状态。五蕴”“”“”“”“五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的感知和运行系统。以四大”“五蕴为基础,佛教将有情之人看作一个由(身体)(心理)(环境)组成的整体。 

  --三病因学说。佛教医学认为疾病的原因有过、失、患、恶咎、罪过、患难、秽、客尘、病等障碍,并把这些障碍分为”“”“三种类型,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诊治。 

  循时养生法。阿育吠陀医学十分注重依照季节和时令生活,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佛教医学充分汲取了阿育吠陀医学循时养生的原则,并加以细化和深化,成为经律论三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缅甸的传统医学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尤其是缅甸东部掸邦高原上的传统傣龙医学。傣龙是傣族的一支,缅语称为族,是掸邦高原和我国云南省德宏州的主要少数民族。掸邦传统傣龙医药和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的西双版纳傣医在用药上非常相似;在治疗手法上,引入了不少传统中医的方法,如推拿、针灸等。 

  另外,由于缅甸位于亚欧商道南线,其传统医学中有许多非缅甸产的药材,如产自中东的阿魏、没药、乳香等,产自中国的人参、樟脑等,还有产自印度的檀香和紫檀等。 

  科学研究状况 

  缅甸位于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是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汇处,因此其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同时,缅甸又是以佛教文化为主流、以缅系各族(如巴玛人、茵达人、东友人)、傣族(傣龙、傣勒)和克钦族(如景颇人和载瓦人)等汉藏语系族群为主体的国家,可见缅甸的传统文化又有极大的统一性。因此,作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人与植物的关系,其科学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对缅甸传统医药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英国植物学家Francis Buchanan受雇于东印度公司到当时缅甸的阿瓦王国访问,为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做准备。他在首都因瓦城附近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并记录了相关的应用知识,这些标本和手稿后来被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随着缅甸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进行了大量的植物资源调查、采集和挖掘工作。 

  近些年来,基于国家间的合作,日本学者在缅甸做了大量传统医药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他们帮助缅甸卫生部建立了传统医药发展战略计划,编写了数部有关缅甸传统医药的专著。同时,日本学者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篇缅甸传统医药调查研究论文。 

  缅甸本土学者也为传统医药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位于古城曼德勒附近的缅甸传统医药大学就组织编写了缅甸药用植物学专著。缅甸卫生部专门设有传统医药司,该司拥有传统医药研究所和传统医药大学,这两家学术机构目前已经出版完成了5部传统药用植物图鉴。 

  一带一路旗帜的指引下,中缅合作重要成果之一的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成立,其中传统医药与民族植物学是其四大研究方向之一,以扶持缅甸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和促进基于生物资源的产业发展。近些年来,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与缅方合作伙伴陆续有科研产出。例如,双方在内比都、曼德勒及掸邦调查传统集市,结合村寨走访,收集记录有用植物及其凭证标本,并整理为《缅甸野生和半野生蔬菜》手册,得到了缅甸林业研究所及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等相关单位的关注。 

  但是,即便有上述积累,缅甸传统医药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由于历史原因基本上还是空白,需要从科学的视角建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一般来说,医学体系的发展经历巫医——草医——传统医学——现代医学这四个阶段。中国一些偏远乡村还停留在巫医阶段,人们偶尔还会借助祭神等方式治疗;而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乡村的赤脚医生则是草医阶段的传承人和实践者;中医和四大民族医药则处在传统医学阶段,但中医已经开始向现代医学阶段发展。 

  目前,缅甸的传统医学现在究竟处于什么阶段现在还不清楚,传统医药现代化也尚未开始。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目前缅甸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制药企业,其中一部分打着传统医药的旗号。我们实地走访发现,这些企业其实是基于缅甸本土药用植物资源,但依托于西方草药或者中国草药知识,因此并不能算做缅甸传统医药的现代化。为了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缅甸未来需要摸清传统医药本底,尤其是详细调查药用植物种数及分类群、用法用量、珍稀濒危情况等。鉴于目前相关植物区系研究资料并不完备,因此应该列为优先工作方向。 

  来源:《人与生物圈》 2018年第2期 “缅甸科考”专辑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