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汉董院士带领的创新研究组近日在国际著名评述当代天然产物研究进展的重要杂志《天然产物报道》(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08,25,871-891)上发表了“五味子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Triterpenoids from the Schisandraceae family)的综述文章。该文全面综述了截至到2008年1月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可能的生源途径、全合成及生物活性,文中对该研究组发现的系列高度氧化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据悉,孙汉董院士研究组近十余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对不同地区产的10余种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500多个化合物,包括150余个新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经生物活性试验已显示出广阔的抗艾滋病等疾病应用前景。首次发现了包含多种结构类型的80余个结构新奇的、高氧化度且骨架重排的三萜、降三萜、二降三萜、三降三萜、五降三萜和八降三萜等多种新的骨架类型。并已在国际著名杂志“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Organic Letters, Chemical Communication, Tetrahedron Letters, J Nat Prod”等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11篇的SCI影响因子(IF)在4.0以上,申请国内专利5项,4项已获得授权。该项研究是我国在世界三萜类化学上真正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以该项研究为基础的“五味子科植物新奇化合物的发现及生物活性研究”项目还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此前,该研究组亦在2006年应邀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该研究组对香茶菜属植物进行了长达30年持续性研究的“香茶菜属植物中二萜成分及生物活性”(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speci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06,23,673-698.)综述文章。该文综述了1984-2006年20多年间的研究进展,总结了518个化合物,该研究组发现的化合物为366个,占总数的74%,引用本组文献150篇,占总文献的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