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
支撑系统
红河站核心区域图 云南省红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Honghe Agroforestry Ecosystem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简称:“红河站”)坐落于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红河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站区海拔500~980米,占地面积3300亩。红河站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红河县人民政府于2016年11月共建,立足红河干热河谷 ,辐射东南亚与南亚山地 ,围绕我国种业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双碳任务”达标和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沿哈尼梯田-干热河谷海拔梯度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森林-梯田-干热河谷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态过程;监测与评价哈尼梯田稻作农业遗产生物多样性及其互作机制;开展热区抗逆种质资源创新,构建高效农林牧复合系统与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应对全球变化和实现“双碳任务”达标提供示范技术体系,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地生态农业创新中心与野外监测台站。 作为山地未来创新中心重要组成的红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干热河谷综合生态治理与农业产业发展。红河站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雄厚的科研平台,以云南红河谷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与干热河谷旱地农业系统“水、土、气、生”四要素监测,通过农业生态学、土壤微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等跨学科开展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1)干热河谷植物生态适应与植被演替过程研究;(2)干热地区特色资源收集、保育与可持续利用;(3)农林复合系统构建、智能化监测与精准调控;(4)高原特色农业智能化全产业链构建与示范。 台站设置了3个在编岗位,完成了园区水电路网设施与园区道路建设,职工科研与培训用房1000平方米、气象台站、与完成100亩苗圃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引种20余种非洲木本植物,建立种质资源圃100亩;农林复合种植示范基地200亩;建立了热带农业生态监测系统,直接带动种养殖专业合作2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余户。台站边建设边服务,已开展零距离、零门槛与零时差科技服务达1000余人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专业培训100余人次。红河站建立了乔灌草农林复合系统的“水、土、气、生”微环境与微气候定位监测系统,开展了农-林-果-蔬-草五位一体、菌-虫-畜-禽-渔五元循环的调控机制研究,试验示范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传递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红河站包括五个平台:(1)萨王纳群落科学观察区,(2)特色种质资源筛选区,(3)农林复合系统调控区,(4)循环农业产业园,(5)自然教育科普区。 红河站聚焦热区种质种业、生态循环、智能智造与品质品控,通过农林种业链、种养生态链与城乡产业链耦合的“山地未来”创新模式,让萨王纳成为新质生产力。该台站结合地方乡村振兴和热区产业保护与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筛选与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创新,致力于推动生态扶贫,搭建沪滇科技与产业合作平台;构建食用菌、金木棉与香水柠檬等特色产业链;通过产业化带动就业的方式,实现生态与民生的双重社会效益。台站发挥平台的国际化优势,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同时作为“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生态示范林”的入选者,担任“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培训中心与示范基地。聚集国内外顶尖科学家,致力于深入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种质资源发掘与保护、农林牧复合系统与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等工作。 台站联系人:许建初研究员 联系电话:+0871 65223015 电子邮箱:jxu@mail.kib.ac.cn 山地未来创新中心http://www.mountainfutures.com/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